产业扶贫提振贫困户精气神

14.02.2018  20:12
  春节日益临近,家住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的潘春叶忙着购置过年的食物,牛肉、羊肉、虾……这些平时觉得价格高的食材,过年时都要备上。“脱贫了,过上好日子了。”潘春叶说。

  潘春叶口中所说的“脱贫”,远远超出国家的指标——这得益于青秀区的产业扶贫,她和丈夫、儿子在离家不远的四野牧歌肉牛养殖示范区工作,一家三口月收入近15000元,这让他们摘掉了贫困帽,生活逐渐变得殷实。

  产业富民,提振了贫困户的精气神。青秀区的富民产业让贫困户从中获得产业收益分红、技能培训、劳动就业等,带动全部贫困户增收。

   产业带动

  “一村一品”成效凸显

  和潘春叶一样,伶俐镇的贫困户陆水金今年也过上了富足年。

  两年前,伶俐镇横龙景区在“旅游+扶贫”的思路指导下应运而生,推出的“南宁第一漂”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层峦叠翠的高山和清澈的沱江水更是成为市民青睐的养生旅游之地。旅游产业的壮大也带动了旅游养老产业的发展,仅2017年10月,景区每周接待至少80名退休老人来此旅疗。

  产业发展起来,就业的机会就多了。

  景区与20多户农户达成农产品销售协议,贫困户陆水金夫妇就是首批获益者。“我平时在景区做服务员,丈夫做厨师,两人月收入四五千元。此外,游客购买我们家种养的土货,让我们增加了一条收入渠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陆水金说,村里发展旅游产业让他们贫困户真切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就在几年前,景区周边的王村、沱江村等村屯的老百姓还在埋怨大山“屏障”。人多地少是制约王村、沱江村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既然发展不了大规模的种植养殖业,那我们就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伶俐镇一名干部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伶俐镇积极拓展思路,结合丰富的林木资源和优质水系,寻找特有的脱贫途径——“旅游+扶贫”,最终实现了新发展。

  伶俐镇横龙景区只是青秀区产业扶贫的个例,如今青秀区各乡镇特色产业纷纷发展壮大,不少产业项目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一村一品”成效凸显:刘圩镇那度村、那床村耕地较多,当地引进肉牛养殖企业,村民参与养牛、种植牧草获利,往日废弃的秸秆都能卖给养殖基地做饲料;南阳镇二田村百香果种植规模较大,适时发展林下经济,“百香鸡”深受欢迎;伶俐镇望齐村引进澳寒羊,全村20户贫困户全部与养殖场合作;长塘镇土地养分、水分充足,形成金银花“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在青秀区,一批又一批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2017年,青秀区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村级集体年收益23.8万元,贫困户年分红收益达250.5万元。

   扶贫扶智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伶俐野猪、伶俐龟鳖、伶俐竹笋是伶俐镇培育出的“伶俐三宝”,其中价格最高的要数伶俐龟鳖。

  “我们都说养龟是‘懒人工’,一天只需投喂2次。但是,要养出品相良好、价格不菲的乌龟,这就是个技术活。”伶俐镇龟鳖养殖协会法人代表、广西钨龟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洪峰是国内有名的龟鳖大王,也是伶俐镇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力,近年来他为贫困户发放龟鳖苗及物资达上百万元。

  在与贫困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蒋洪峰发现拔穷根并非只是捐赠物资那么简单。“贫困户致贫的根源在于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和手艺。”扶贫要扶智,蒋洪峰自2008年起就为贫困户免费上门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并定期免费开展龟鳖养殖技术培训班。在蒋洪峰的技术帮扶下,去年2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部分贫困户年收入甚至达到数十万元。

  长塘镇天堂村巴兰坡的村民们看到村里的金花茶产业不断壮大,心里美滋滋的。“外村人都说我们村种的金花茶是摇钱树。”贫困户潘作迎不久前学会了金花茶的剪枝、扦插技术,脱贫底气十足,“我们村的金花茶市面上销售上万元一斤,我每天都像护着宝贝那样呵护这些秧苗。

  “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由于种植技术要求高,金花茶很难繁育。如果贫困户掌握这一技能,脱贫就有望了。”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公司配合政府打造金花小镇,除硬件设施要完善外,还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去年以来,该企业提供技术培训逾200人。

  今后,青秀区将筹备实施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项目、农村科技培训项目,通过“造血”帮扶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城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