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协同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就目前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京津冀一体化亟须面对的“硬骨头”。首先是三省市在经济实力、资源结构、人才分布、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差距。京津冀经济圈受行政区划影响较为直接,北京和天津同属中央直辖市,产业结构类似,竞争动机强烈。京津与河北之间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突出。显然,京津冀三地仍未形成“我们是一伙”的观念,将自身的利益价值摆在首位,才导致三地的协同发展步调不一,行动滞缓。
从人才分布来看,京津冀的人才流动是由河北流向京津,而人才的大规模流失同样是认同感薄弱的表现。另外,京津冀三省市文化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厚,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全国遥遥领先;天津、河北与之落差明显。
其次是三省市协同发展的观念有待提高。长期以来,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京津冀三地在认识上尚停留在各自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层面上。关心的主要是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和发展空间,而没有真正从“互通互补”“互利共赢”的角度,着眼于三省市民生发展的大局,切实以“京津冀一盘棋”的胸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棋局上落好每一粒棋子。
如何让京津冀自觉地从总体利益出发,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将文化认同与政策制定、利益考量融为一体,让经济、文化共同搭台、共同“唱戏”,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不能等同于平均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具有特殊的地位,理应在京津冀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天津、河北也不能舍弃为首都服务的意识和胸怀,不能因为“一体化”而事事与北京争“平等”,而要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和道路。
虽然京津冀拥有相近的文化资源,但在发展理念、政策和方向上各成体系,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应有的区域凝聚力和竞争力。要进一步理清首都与“京畿”的关系,挖掘三地在政治、经济、历史、生态等方面的内在关联和潜在空间,着眼未来,实现京津冀的全方位联动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表面上是两市与一省的跨区域合作,是北京、天津两个相对发达的城市与河北省相对发展落后的11个地市的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其实质是京津冀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各类人员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领域交织融合的系统工程。如此复杂的工程,势必需要一个精细、高效的协调机制。目前亟须建立起一个三省市协同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统筹三省市的发展,从而夯实三地文化认同的基础。京津冀协同,依然任重道远。
(石峰 杨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