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人民检察官》|掀起“检察蓝”追剧热潮
掀起“检察蓝”追剧热潮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主任 梁建增
编者按 以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检察官群体为人物原型、以检察机关查办的真实案例为故事素材的电视剧《人民检察官》自播出以来,产生了强烈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在9月10日举办的《人民检察官》座谈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对该剧一致给予高度评价。从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摘要刊发与会人士的发言,敬请关注。
电视剧《人民检察官》于8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重磅首播。自开播以来,该剧收视表现优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舆论反响好评如潮。事实说明,这是一部与央视“一黄”“国家气质、精品正剧”定位高度契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
从播出效果来看,收视率高,吸引力强,掀起“检察蓝”追剧热潮。作为国内首部全面展现检察官工作、生活的电视剧,《人民检察官》自立项、开拍之日起就备受各界关注,登陆央视“一黄”播出以来,更是取得了优秀的收视表现。
一是收视名列前茅。根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数据,截止到9月9日,《人民检察官》平均收视率是1.02%,平均收视份额3.2%,单集最高收视率1.2%,最高收视份额3.77%,各项数据均位居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前列,并保持高位运行、稳中有升的态势。在城市网,《人民检察官》的表现就更加优异,截止到9月8日,本剧在央视索福瑞35城、52城的平均收视率达到1.18%,高居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榜首,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二是观众忠实度高。截止到9月8日,电视剧《人民检察官》累计观众规模达2.62亿;其中高中以上高学历的城市观众平均忠实度较高,达到了43%以上;从各个城市观众分布来看,北京、天津、重庆、深圳等直辖市及沿海发达城市收视较高,说明本剧对高知阶层的城市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社会反响来看,聚焦热点,独具看点,收获全媒体平台好口碑。《人民检察官》紧跟“反腐”大势,聚焦“反腐倡廉”“冤案纠错”“海外追逃”等社会热点,剧情真实震撼,赢得好评无数。
一是吹响了法治中国的新号角。用精心打磨的中国好故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传播了法治价值,凝聚了法治力量。“看过《人民检察官》之后,宁夏一名行贿人主动投案自首”——这条转发数、阅读量颇高的新闻报道正是对此很好的说明。
二是扩大了检察院的“朋友圈”。《人民检察官》成功塑造了以方大庆、夏静茹为代表的新时代检察官的新形象,他们不但颜值高,情商、智商更是时刻在线,他们与正义同在的检察故事拉近了百姓与检察官的距离,让人们对检察院的职能、检察官的工作有了更加生动、鲜活的认识。
三是收获了观众的刷屏赞。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人民检察官》拒绝套路的权威大剧范儿收获网友点赞、好评不断。“读瞳”“人脸识别联网侦查”等先进侦破手法吸睛无数,一个个典型案例更是牵动人心。网友阿战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他说:“《人民检察官》拍得不错!打大老虎,打老鼠,拍苍蝇,为平民百姓、冤案平反,伸张正义,不错”。
从业界评价来看,有血有肉,走心烧脑,实现行业剧创作新突破。无论是破除脸谱化的人物设置、让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探案手法,还是深挖人性的真情实感表达,《人民检察官》都让观众看到了国产行业剧特别是检察题材电视剧可喜的探索和突破,业界同仁、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先,严格把关,确保专业性。最高人民检察院耐心细致地层层审核,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大量真实案件提供的鲜活素材,大量公检法一线工作者的倾情投入,确保了本剧的细节真实、流程规范和故事情节“有血有肉”。
与此同时,潜心创作,提升观赏性。主创团队数易其稿夯实剧本根基,深入检察工作一线体验生活,“走心烧脑”的精心制作让案件侦破跌宕曲折,悬念设置恰到好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有专家评论道:“一部涉法影视作品如何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赞许,《人民检察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标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作为国家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在电视剧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播出导向,坚持以社会影响力为主要标准。《人民检察官》的成功播出,无疑为我国的行业剧创作树立了一个崭新的标杆,也是对剧组全体主创、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倾情投入与付出的最好回报。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央视电视剧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期待和大家再次携手,共同创作出更多像《人民检察官》这样“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