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甘泉涌 汩汩润民心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右)在南丹县旱区为村民送水。
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唐善茂(左一)到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了解找水打井情况。
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钻探工人开展地下水堵漏施工。
村民取水笑开颜。
“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井任务提前完成,群众载歌载舞来到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成井现场庆贺水井出水。
村民给广西地矿局打井队赠送锦旗。
向地方移交水井。
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誓师大会。
会战总动员。
近日,随着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项目全面通过验收,2010年3月至2014年底由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担的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大会战、百色市“四县一区”抗旱找水打井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四大战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5年多来,广西累计钻探进尺43万多米,成井2748口,机井总涌水量逾75万吨/天,从根本上解决了180多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应急抗旱,跋山涉洞为找水
广西处于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结合部,境内雨量充沛,但降雨时空、地区分布不均,地下水流失较大,全区超过1000万人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水或饮水不安全问题。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广西出现秋、冬、春连旱,发生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全区109个县(市、区)中有105个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1237万人口受灾,灾情最严重时有324万多人饮水困难。
旱灾威胁民生,情况告急,刻不容缓。2010年3月1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应急响应和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抽调精兵强将,以最快的速度开赴找水打井一线。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召开抗旱救灾应急响应紧急会议,厅长肖建刚要求全区国土资源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组织力量打井找水,以缓解旱区灾情。自治区地矿局召集水文地质和钻探找水专家研究抗旱救灾行动方案,紧急抽调经验丰富的水文地质人员和设备,全力做好抗旱找水工作。
2010年3月20日,第一批由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第四地质队等单位组成的5个先遣队,浩浩荡荡地开赴百色、河池的18个县(市、区)找水打井一线。第二天,自治区地矿局又增派地质技术人员开赴南宁、崇左的9个县开展找水打井工作。
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抗旱应急找水打井攻坚战,是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从未承担过的重大任务,不仅具有多学科的技术含量和极大的施工风险,而且干旱地区大多属于岩溶石山贫困地区,人口分散,层峦叠嶂。特别是山区岩溶发育不均匀,大旱之后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了找水打井的难度。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广西第四地质队连夜将广西最先进的、从瑞典进口价值500多万元的阿特拉斯全液压钻机,从矿山调到旱区第一线。在靖西县龙临镇巴意村,打井队伍日夜奋战,只用5天就完成了以往20多天的工作量。开工不到两天,该队就完成钻井86米,率先打出了广西抗旱找水的第一口机井。
扶绥县昌平乡石丽村文毕屯有450人,在旱灾中需要政府送水。广西地质勘察总院进驻灾区后,打了第一个钻孔无水,但技术人员没有放弃,重新选定物探工作区,第二个钻孔终于打出了日出水量达192吨的水井。抗旱打井期间,该院先后完成打井53口,成井43口,日总出水量16815吨,解决了3.7万多村民的饮水难题。东兰、凤山、南丹、天峨4县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腹地,地表水不发育,降雨迅速通过落水洞、溶井、漏斗注入地下,汇集于地下岩溶管道之中,找水难度非常大,许多单位到此打井都无功而返。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从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钻机组成4个组,在旱区不分昼夜地工作。在这个队伍里,有一支由老钻工组成的打井队:钻机机长李铁牛59岁、钻工罗志班52岁、负责空压机抽水和打钻的莫江生54岁。他们干着年轻人都吃不消的体力活,在找水打井一线紧张地工作着、默默地奉献着,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时代旋律。
为了让乐业县同乐镇鱼塘村村民喝上清澈的地下水,曾誓言“要向找水盲区要水”的桂林水文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文日海,根据当地海拔高、地下水道不匀、流向不规则的特点,选择多点测物探剖面,在开钻到60米深度后,成功打出了日出水量达600立方米的地下水。北海地勘院从事找水打井工作近30年的水文地质专家覃仁,在没有物探设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用多点层位和裂隙走向实地资料定出找水目标,使找水的准确率大为提高。
一批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参与广西28个县扶贫找水工作的退休水文地质专家,也加入到此次找水打井的行列,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让抗旱找水少走了不少弯路。村民们说:“看到他们四处找水累得汗流浃背,我们感到政府在关心我们,想请他们吃饭、喝水,但都被一一婉拒了。”
大明、上马、巴远、高京、大生屯……在抗旱找水的几个月日子里,驻靖西的找水队走村串寨,踏遍了靖西的山山水水。他们进村入屯,用了两个月时间,全部完成了1∶10万水文地质野外调查任务,调查面积达3326平方公里,调查缺水村屯277个、天然水点87个、岩溶点45个,圈定具找水打井条件44个。新分配到队才一年的大学生林政华介绍,这两个月繁忙的时候,找水队每天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白天去野外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单是调查卡片就填写了489张。
在抗旱应急找水打井作业中,自治区地矿局的8支地勘单位马不停蹄地辗转于桂西、桂中地区的荒山野岭,用血肉之躯,承受着风餐露宿、跋山涉洞、超负荷工作等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到2010年5月31日,全区累计完成缺水村屯水文地质调查873个、物探找水290个;累计施工钻孔255个,成井165口;挖大井28处,成井24口;抽取溶洞水5处。机井、大井及抽溶洞水累计总涌水量6.62万吨/天,从根本上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
水源建设,大石山区打井忙
抗旱找水传捷报,更坚定了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为民找水的信心。2010年5月28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在南宁联合举行誓师大会,部署启动了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大会战。自治区要求全区国土资源系统把为民找水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进一步动员各参战单位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再次掀起找水打井高潮。8支找水打井队伍的技术人员回到旱区后,立即紧张有序地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定位工作。一场解决人畜饮水和耕地灌溉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
东兰县金谷乡纳立村江更屯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中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下水位埋深枯季达到200米以下,是广西大石山区找水攻坚特别困难的地区。面对地方政府的强烈请求和村民的深切期盼,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走村入屯,开展1∶1万水文地质调查,圈定找水物探靶区,利用国际先进物探技术,经过多次技术分析和选点,成功地确定了最佳钻孔位置。钻探施工从2011年8月9日开始,由于地层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多次发生孔内掉块、垮塌等比较难处理的事故。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法,终于在2012年4月28日完成钻探工作,钻孔不偏不倚,在孔深312米处打中了高度达2米多的岩溶管道上,为当地村民成功打出了一口广西最深的井,日涌水量达132吨,实现了在岩溶地区打井深度的突破。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地的用水需求,2014年又打出一口338.6米的深水井,两口井共计每天出水量达到360吨。
在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大会战期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共组织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8个单位,在30个县(市、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找水打井工作,累计投入工作人员1144人、物探设备50台(套)、钻机241台(套)。全面完成了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1:10万水文地质调查,对29个县(市、区)722个缺水村屯开展了1:1万水文地质调查。在找水打井条件较好的629个村屯开展水文地质钻探,施工钻孔841眼,提交合格机井523口,机井总涌水量逾17.06万吨/天,解决了523个缺水村屯共3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百色市是广西典型的大石山区,境内右江区、田林、隆林、西林、乐业县农村缺水严重。为进一步拓展大石山区找水打井成果,2012年9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达了百色市抗旱找水打井任务,要求承担地勘单位在“一区四县”开展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掌握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开发利用条件;在150人以上的缺水村屯实施找水打井,从根本上改善百色市干旱地区9万人以上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自治区地矿局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下属5个地勘单位进入旱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和找水打井工作。到2013年底,该局完成了476个缺水村屯1:1万的水文地质调查,施工钻孔365眼,成井242口,总涌水量38753.7吨/日。其中机井216口,勘探孔扩挖大口井成井5口,直接开挖大口井21口,解决了9.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再掀高潮,“十二五”找水打井解民忧
农村缺水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底,广西共有1779.64万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除去2011和2012年通过找水打井解决了662.54万人的饮水问题外,仍有超过1100万人存在饮水困难。为进一步落实党的惠民政策,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开展“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分别负责组织和承担。
为尽快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的惠民找水打井工程,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的17支找水打井队进入到紧张找水打井施工阶段。在过去的2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全缺水的52个县(市、区)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找水奇迹,把清洁、干净的甘泉从地下深处引出来,为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作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比大石山区找水打井增加了三四倍的工作量,许多地勘单位同时担负着地质找矿、工勘施工等艰巨任务,广西地质人没有任何狐疑和犹豫。2013年5月28日,自治区地矿局与承担找水打井的17家地勘单位签订了“军令状”,要求各打井队发扬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传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唐善茂督促各参战地勘单位迎难而上,举全局之力抓好落实。为了破解找水难度越来越大的问题,该局组织专家走访了深受缺水困扰的地区,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情况。他们先后跑了全区的52个县(市、区),行程上万公里,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反复论证、科学筛选,编制了找水打井项目的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找水打井考验的是国土、地矿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找水打井过程中,广西国土、地矿人始终遵循水文地质工作规律,科学打井、因地制宜,坚持走正确的技术路线。当耐心、恒心、细心坚持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往往就会出现。
“缺水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将来我还要买洗衣机,生活一定越过越好。”罗锦镇米田三达屯村民梁斌与家人的脸上满是幸福与憧憬。“过去,吃水用水是这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和冬季枯水期,当地供水站只限时限量地供水。逢年过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缺水问题就更加突出。”永福县罗锦镇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张京艺说:“如今地质人帮我们找到清洁水,我们一定要把水井用好,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据广西305核地质大队介绍,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该队对罗锦全镇近百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走访和地表调查,对境内的河流沟渠分布和水文点情况进行了勘查。项目组10个人分成4个组,从4个方向携带仪器,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20天完成调查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同时开展了大量的物探测量工作。在历经40天钻探工作后,该井一次试水成功,水质优良。水井日出水量达到1万吨,为目前广西“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找水打井工程之最。这口6月25日由自治区地矿局向罗锦镇移交的日出水量达到1万吨的“双孔”水井,成为了当地的福音,对罗锦镇4万多百姓生活质量改善和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像罗锦镇这样彻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事例在全区已不胜枚举,这都得益于惠及全区的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项目的实施。2013年5月,项目开始实施,计划到2015年,在南宁、柳州、桂林等11市的52个县(市、区)2500多个缺水村屯开展找水打井工作。自治区地矿局17支找水打井队伍纷纷进驻到各自的找水村屯,在八桂大地执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规模最大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找水打井任务。
在融安县桥头村东茶屯,广西三〇五核地质大队深知在分水岭处找水的难度很大。但是,经过多方调查,他们认为只要工作做到位,定会找到最佳井位。该队利用最新的物探设备,多拉了6个剖面,大胆设计孔位,不漏过每个异常点。经过10多天的连续奋战,终于为当地村民打出了一口水井,打破了该区域理论上不具备找水条件的说法。
在合浦县星岛湖乡采木村委垌口村,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制订了岩层裂隙找水方案。但是,如何才能找到裂隙水?该院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该村处在白垩系与志留系的结合部。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使用自然电场法、高密度法两种物探方法做了3个剖面,经分析,认为有存在节理裂隙水的可能。去年8月7日,钻机进场施工。经过1个星期的努力,他们终于在地下100米深处打出了井水。经抽水试验,水量为3立方米/小时,这在碎屑岩缺水区已属珍贵。
大新县榄西乡正隆村弄雄屯,村边的水塘是村民人畜共用的唯一水源。一位村民忆起往事难免苦涩:“村里人外出都不敢说自己是弄雄屯的人,附近村屯的姑娘也不愿意嫁过来。我从部队转业回村后,凭着学到的酿酒和做豆腐的技术在村里办起实业,可外面人一听说酒和豆腐是弄雄产的,就不买了。”负责该地区找水打井工作的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揪心,决心要为他们找到水源。曾经有多个单位在该屯打井,都无功而返。该院的技术人员分析研究了地质情况,认为过去一些社会上的打井队都在低处选打井点,完全是个误区,因为该地域岩溶不发育,经多年的充填,地下水改道。因此,他们采取精确测量该地灰岩产状,推断地下水位置,找小构造的办法为弄雄屯找水定井位,为该屯打出了日出水200吨的水井。用上清洁水后,村民生产的豆腐有了好的销路,做实业的梦想也得到了实现。
在“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建设中,广西取得了“4个超额完成”的优异成绩:成井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完成总成井任务的105.3%;解决饮水不安全群众数量目标超额完成,受益群众数量比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多出25.3万人;成井率目标超额完成,整个工程平均成井率超过62.5%的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找水打井覆盖县(市、区)范围数量目标超额完成,比原计划的52个县(市、区)范围多出9个。
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广西国土、地矿人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和资料缺乏、施工条件差等困难,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力夺取了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的重大胜利,用爱心和汗水在八桂大地上树起了为民找水的丰碑。截至2014年底,全区17个施工单位最高峰时投入工作人员1518人,物探设备63台(套),钻机348台(套)。先后完成了52个县(市、区)2414个村屯1:1万水文地质调查,调查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对初步认为基本具备打井条件的2248个缺水村屯开展物探工作,在2112个村屯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布置施工钻孔2839个,总进尺29.5万米;成井1840口,机井总出水量每昼夜47.9万吨,为饮水不安全的128万人解决了水源问题,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找水打井任务。同时还取得了丰硕的水文地质成果,通过2年来找水打井项目的实践,自治区地矿局在地下水深埋的高峰从洼地区、地下水贫乏的碎屑岩区以及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分布区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总结物探、潜孔锤钻探等先进技术在找水打井中的应用;提交了1841个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初步摸清了全区地下水的分布状况;编印找水打井学术论文69篇,提升了对我区抗旱救灾找水打井的规律性认识。
为此,自治区地矿局3支找水队伍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称号,2人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连续10年被列入自治区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但广西目前仍有340多万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找水打井工作还远远不能结束。目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下属的地勘单位仍在整装待发,准备再次奔赴找水打井一线,力争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早日喝上干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