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共产品提供者"或将成中国软实力的新标签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王秀琼 袁晔 周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指出,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
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数次提到向外提供公共产品。分析人士认为,这体现中国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外交理念,也符合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跨国公共产品提供者”或将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新标签。
“进入21世纪,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及新一届领导人就任以来,中国在为区域和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
今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时说,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同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7月,习近平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此次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也表示,中国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卢锋表示,习近平所说的“公共产品”就是由经济学中“公共品”概念衍生而来的“全球公共品”,大体指在跨国以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正面外部性或良性溢出效应的产品、劳务、制度规则、基础设施以至舆论形成,可分为全球和平、安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环保、人权保护、公正舆论形成等种类。
他说,全球公共品难以通过价格、私营企业等作为要件的市场激励机制得到有效供给。细数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既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组织,也有私人机构和NGO,如慈善基金等,也可以是主权国家政府。
卢锋举例说,二战后建立的相对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规则,客观上就具有全球公共品的含义,也是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取得惊人成就的条件之一。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开放合作,发展起来以后,也有责任帮助更多国家共同发展。习近平有关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讲话和中国近年的外交行为都反映出中国外交观念的深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告诉记者。
他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经济体量增加,别的国家希望中国发挥更多作用。而向地区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也是一种“软实力”,能让中国在国际上得到更多认可。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利益紧密相连,不可能孤立发展。”阮宗泽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为国内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中国发展阶段性提升,也使得中国有能力和必要这样做。
卢锋说,中国目前大规模制造业具有突出比较优势,拥有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大量储蓄和金融资源,为提供区域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这类公共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日益增加的对外投资,也要求中国以全球公共品的形式为在外资产和人员提供保障。
他指出,近年中国提供全球公共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内外双赢、聚同化异,二是经济主导、政经互动,三是全球布局、亚太优先或邻国优先,四是突出优势、“软”“硬”兼顾,“硬”是基础设施,“软”是制度投资。
具体来说,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推动建立金砖银行、为区域安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G20对话并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都是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在亚太地区,中国这一角色更为明显。
阮宗泽说,此次APEC会议前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就是向亚太地区提供的公共产品,对如何推动亚太合作、提升亚太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有所帮助,而非仅仅为了中国的利益。
“比如‘一带一路’、亚投行,都是开放的,不规定谁能参加、谁不能参加。”他告诉记者。
“中国向亚太和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说。他认为,APEC区域市场很大,并且缺钱,而中国有很大的生产能力,以互联互通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和融资平台,既利于别人,也会让中国受益。(参与采写: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