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金融服务促“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新华网南宁9月2日电(熊青、张镇中)近年来,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提升支农服务水平,全力满足农村金融资金需要。依托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大力开展信用村、镇建设,全县完成授信农户85826户,占全县农户的100%。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力争打通支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兴安形成了“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在支农工作中深入调查,把握支农资金需求情况。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行动,认真做好春耕备耕及各类生产资金调查摸底工作,督促和鼓励信贷人员加大信贷投放,及时满足春耕备耕等各类信贷资金需求。今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666亿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97.97%。
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以传统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产品创新,品种丰富,如仓单质押权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同时还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部分特色贷款:返乡农民工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库区移民补助权利质押贷款、计生家庭贴息贷款、农机具贷款、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新开办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代收代付项目等。充分满足了各个层次农户的不同信贷需求。实施“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三大工程。积极推行贷款“三公开”制度,公开贷款条件、程序以及包片信贷员联系卡,方便农户办理业务。至6月末,全行共完成信贷公示网点21个,占全行网点的100%;完成公示村委114个。随着全行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的进一步增强,全行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大力宣传、普及农户金融意识,上半年接受金融服务的科级领导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计600多人次。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和企业,宣传国家农村金融政策、讲解金融知识,推荐农合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圩日、节假日设置流动宣传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金融致使宣传力度。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支农现场会、客户恳谈会,畅通银、农沟通渠道,会方位、多层次地普及金融知识。
借兴安被列为自治区金融改革试点县的契机,兴安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支农生态环境。2008年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成功创建桂北第一个信用镇—溶江信用镇,前年又成功创建界首信用镇,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农户普遍反映较好。根据《自治区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关于2011年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兴安县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要求,兴安农村合作银行经过半年多的调查、评级授信、审核验收等工作,湘漓镇及梨头、白塘等9个村委达到评定信用村(镇)条件。至6月末,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共创建信用镇8个,信用村73个,凡被评为信用镇的农户,可以享受在贷款利率、金额、简化手续上的优惠。凡被评为信用村的农户,信用贷款最高可达5万元,无需抵押和担保,利率最高可优惠20%。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只需凭贷款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到柜台办理贷款,极大地简化了办贷手续,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
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立足三农,支农工作扎实,把支农惠农工作做到每一家农户,实现了全县100%农户金融授信,打通了兴安支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农业生产支农资金的供给,实现了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各项业务的良性循环。截止6月30日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05亿元,存款总量和增量市场份额分别为47.86%、65.25%,均居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针对不同时节三农贷款的实际需求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使兴安溶江的葡萄、金石的罗汉果、高尚的甜玉米、界首的柑橘等产业种植享誉区内外,为兴安的“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提供了支农金融动力。(完)
[责任编辑: 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