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沿边开放开发大跨步
——探寻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简文湘 通讯员 农潮涌 梁样奇 文/图
编者按
日前,《广西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广西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空间布局研究报告》等9个专题报告已经自治区政府同意,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定后报国务院批复,这标志着凭祥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13年以来,试验区通过实施中越物流大货车直通车、浦寨文化旅游不夜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行动”,积极推进中越两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迅速崛起
2012年5月,凭祥提出创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
2013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设立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2014年7月,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短短两年多时间,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开放平台在中越边境上崛起,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瞩目。
“我们的做法是,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主任伍启明一语道出其中“奥秘”。
创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做足了“功课”:积极主动向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自治区发改委对接汇报,开展大量前期研究规划工作,《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越南相关政策及对策研究》《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重大产业项目规划布局可行性研究》等课题顺利完结;启动《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不断完善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国务院早日批复成立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据了解,试验区规划范围是以凭祥市为核心,以“南宁-崇左-凭祥重要对外开放经济带(崇左段)和沿边经济合作、重点边境城镇建设示范带”为主线,规划国际经贸商务区、投资合作开发区、重点边境经济区、文化旅游合作区、现代农业合作区、边境村镇建设先行区六大功能区,形成“一核、两带、六区”的“126”空间布局。
互联互通基础建设热火朝天
“从2013年以来,试验区通过实施中越物流大货车直通车、浦寨文化旅游不夜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行动’,积极推进中越两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伍启明说。
2013年6月9日,中越公务车辆及客货运直通车辆成功开通。记者从友谊关口岸运管处了解到,截至2014年11月底,友谊关口岸实现货运直通车719辆次,客运直通车出入境860辆次,出入境客运量1.2万人次。
2013年8月7日启动的“浦寨文化旅游不夜城建设”,目的是打造集旅游、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南疆国门不夜城”。如今,浦寨景观亮化工程、国门清洁工程已基本完成;国门云鼎大酒店开业运营,特色餐饮、娱乐项目陆续进驻,新开张的门店达20多家;中越浦寨-新清跨境旅游先行先试区建设已经启动。
“三大行动”中,最为重头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行动”,包括路网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在浦寨和弄怀边贸点,记者看到,道路建设在紧张施工;在建的高楼随处可见,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如今,跨境经济合作区路网工程已启动,浦寨中卡大门至货场临时道路工程已开工建设,浦寨-弄怀互通公路工程项目即将完成前期工作;浦寨货物专用通道将与越南谅山至新清的道路共同规划建设,友谊关货物专用通道已开展前期工作,实现中越浦寨-新清口岸与友谊关-友谊口岸的“人货分流”指日可待;弄怀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广西红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使用;中国-东盟(凭祥)红木原木及半成品交易市场开始运营;横跨中越界河的平而河大桥已具备通车条件;平而边境互市贸易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油隘、叫隘边民互市点升级改造及综合开发、南山红木国际商城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实施。
先行先试打造优质软环境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试验区为大力打造优势软环境“出新招”。
第一招:逐步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今年11月11日起,友谊关口岸关检“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工作正式实施,下一步将探索推动边检部门信息系统接入关检“三个一”信息平台,进而探索“两国一检”,即两国口岸相互认证对方查验结果,不再重复查验,从而逐步实现两边“三个一”,“六变二”,“二变一”,实现企业所有通关手续“一站式”办结,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与此同时,凭祥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关检合作“三个一”建设也在积极推进。正在加紧建设的凭祥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项目,也按关检合作“三个一”要求进行查验平台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建成后将具备关检合作“三个一”管理条件,为凭祥创新探索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封闭运作、自由贸易”外贸监管服务模式,推进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招:独创招商引资好办法。其一,创新地开展区企合作与联动争取跨境区政策。试验区管委会主动与企业界合作与联动,在跨境合作区申报和争取政策的过程中,注重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相关优势政策研究,与企业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先行先试、优先发展的政策,使跨境区优惠政策更符合企业跨境发展的需求。其二,借助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生产地政策来绕开产品出口贸易壁垒。中国的企业可以在跨境合作区内采用SKD(半散件组装)甚至DKD(直接组装或者成品组装)的方式装配生产产品,获取原产地证书,绕开东盟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壁垒,以提高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其三,探索“工业综合体”模式招商。在传统招商中,“大企业难请,小企业难进”这一问题普遍存在。试验区管委会敏锐地认识到,电子商务兴起后,上百甚至上千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电商组成产销联盟,共建一条生产线,其集约化生产、个性化服务的能力甚至比大企业更胜一筹。因此,试验区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吸引中小企业组成“工业综合体”,以“众投”模式进驻跨合区,同时帮助解决“众投”模式下“抱团”出击的中小企业关心的工业用地产权分割问题。
此外,试验区还积极推进互市贸易改革,启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多项改革,积极打造“亲商、宜商、利商”的优质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