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跨越发展

19.10.2017  17:28

彩调歌舞剧《刘三姐

新编历史京剧《油茶御史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

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

龙   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和广西“两个建成”的目标,抓住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这条主线,抢抓机遇争主动、突破重点带全局、狠抓落实求实效、提高能力谋发展,全院各项建设成效显著、亮点频现,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跨越发展中呈现出又好又快的繁荣局面。

五年来,广西戏剧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圆满完成改革任务,摸索出一条戏剧改革之路。

五年来,剧院全体人员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代声音,戏剧精品喜获大奖,艺术精品创作、演出品牌打造、文化惠民点面开花,脚步铿锵。

五年来,剧院全体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挥艺术匠人精神,不遗余力培养戏剧发展后备力量,在创新发展的希望田野上奏出前进之强音。

五年来,剧院不断强化使命、勇于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文化交流发展,谱写了戏剧的华美乐章。

真抓实干促改革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系列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建设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西戏剧院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圆满完成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推动广西戏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五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复杂万端,涉及关系千丝万缕,处理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和关注,自治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剧团进行考察调研并现场作出指示,各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解决问题,使剧团全体工作人员加深了对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围绕中心做好改革工作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这五年,改革成果硕果累累。2012年8月16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正式挂牌成立,撤销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京剧团4个剧团,组建新的广西戏剧院,实现了广西地方戏曲演艺资源的优化整合。广西戏剧院单位性质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转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责为“承担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职责,开展公益性展演,同时从事戏剧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等”。广西戏剧院经过优化资源和整合,内设行政管理部、艺术创作部、壮剧艺术部、桂剧艺术部、彩调剧艺术部、京剧艺术部、离退休工作部7个部门。至此,广西戏剧院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这五年,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建院之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就是要建章立制。2013年以来,广西戏剧院制定和实施了《广西戏剧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广西戏剧院财务管理制度》《广西戏剧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暂行)》《广西戏剧院管理规章制度》《广西戏剧院管理考勤制度》《广西戏剧院干部职工考勤制度》《广西戏剧院演出管理制度》《广西戏剧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广西戏剧院绩效考核办法》《广西戏剧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院团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全院固定资产总额由2013年1月的3922.79万元增至2016年12月的7130万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砥砺前行谋新篇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面貌。五年来,广西戏剧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剧目生产精彩纷呈,连获国家大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谱写了广西戏剧事业发展新篇章。

这五年,推出了一批精品剧目。广西戏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推出了一大批精品、新品,弘扬了戏剧艺术的魅力。剧院创作了壮剧《冯子材》、彩调剧《紫金袍》和京剧《独钓寒江雪》《油茶御史》等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作品,推出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大山妈妈》和桂剧《校长爸爸》《赤子丹心》等一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同时,不断加大复排剧目和移植剧目力度,复排大戏13台、移植剧目2台、传承小戏50个。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戏剧院于2014年推出了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它以2012年自治区党委选派3000名优秀机关干部进驻3000个国家级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帮扶和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背景题材,将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搬上舞台,用戏剧演绎时代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人关注党和国家的扶贫事业。该剧已在广西14个设区市进行了66场巡回演出,反响热烈。

这五年,一批戏剧精品荣获国家大奖。广西戏剧院始终坚持地方戏的创作演出,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戏曲,推出的一大批剧目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4年获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奖;壮剧《天上恋曲》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壮剧《赶山》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2013年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1—2012年度)年度资助剧目;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2013年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0—2011年度)重点资助剧目、文华优秀剧目奖及多个文华单项奖,2014年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壮剧《冯子材》获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桂花金奖、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音乐创作奖,入选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终评,并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出,2017年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新年戏曲晚会,赢得全场阵阵喝彩和掌声。

这五年,始终坚持戏剧惠民。开展各类惠民演出2300多场次,观众人数约190万人次。广西戏剧院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展示综合实力的“大众菜”,创新服务基层群众的“特色菜”,打响驻场演出品牌这道“私房菜”,惠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桂风壮韵”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演出活动以及法定节假日演出活动、“高佬倾非遗”、欢庆壮族三月三系列演出活动。完成了“唱响八桂中国梦,艺术精品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赴全区50多个市和50多个乡镇、村屯、部队、医院、学校、机关单位等,共演出超过800场,观众30余万人次。

这五年,打造了“民族戏苑”周末剧场品牌。着力提升首府南宁的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壮剧《天上恋曲》《赶山》《挑山女人》《邕州阿姆》《第一书记》《冯子材》,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五子图》,桂剧《七步吟》《刘胡兰》《红楼梦》《人面桃花》,京剧《独钓寒江雪》《油茶御史》《红灯记》《红色娘子军》以及大型民族交响乐《壮族诗情》《灿烂广西》和综合晚会《永远的雷锋》等,一道道文化大餐让人甘之如饴。到2016年底,民族戏苑周末剧场驻场演出300余场、观众达到8万多人次。

五年来,戏剧保护传承卓有成效。以其丰富多彩的记忆手段,阐释祖辈世代创造的智慧结晶,彰显不朽经典的灿烂和辉煌。广西戏剧院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编制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性保护规划,实施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性保护。

组织全院副高级以上职称演职员每年开展创作“一人一戏”作为年度考核内容。通过考核积累,目前全院共拥有折子戏片段50出。此外,为保存珍贵戏曲资料资源,编纂出版《广西桂剧音乐全集》《广西桂剧传统唱腔选集》《广西桂剧志》等戏曲书籍。

建立健全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建立传承人信息报告、传承评估制度以及个人传承、群体传承档案。拍摄了壮剧、桂剧、彩调剧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纪录片《百年壮桂彩》。完成了对院属的2名国家级传承人、7名自治区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在全社会开展的传承中,以“百年壮桂彩,经典众传唱”为主题的广西地方戏大家唱系列活动形式,从小抓起,从老抓起。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院校教学工作机制,分别与南宁民主路小学、民乐路小学、锦华小学、江南路小学联合,共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桂剧、彩调剧及国粹京剧传习展示基地。分别与南宁市各城区老年活动中心共建地方戏传唱基地。

这五年,构建了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在借鉴区内外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建立了广西戏剧非遗传承展示基地,通过视频、录音、图片、文字等不同形式,系统展示广西7项戏剧国家级非遗,43项自治区级非遗,分15个篇章,共6.5万字、521幅照片、610件实物、400多本书。内容包括戏剧剧种简介、表演与特技、音乐、乐器、剧目、脸谱、代表性传承人、广西戏剧展览(自1984年创办至今已9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已5届)以及广西经典名作《刘三姐》的创作情况等内容。特别是使一些稀缺戏剧剧种资料以及近乎灭绝剧种资料得以收集保全和保护展示。

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的搭建构筑了一个多元开放、精品荟萃的舞台,阐释祖辈世代创造的智慧,增进了民众对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状态和丰富面貌的了解。

多措并举抓培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广西戏剧院坚持通过比赛平台、新剧目创排契机、实施专项提升工程、央地合作模式、制度保障等多渠道、多形式、多门类培养人才。

这五年,以学历提升为抓手实施尖子演员、地方戏作曲、导演等专项提升工程,大力培养人才。实施“广西戏剧院尖子演员提升工程”,经过选拔,推送思想素质好,基础技能突出,综合条件全面的43名青年艺术人才到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广西教育学院等学习,加强创作、编剧、导演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与院校携手共建,与广西艺术学校合作招生(演员、演奏员)74名,实行3年中专、2年大专的5年教学计划,力争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一批戏剧表演人才。广西戏剧院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培训获得更高层次学历的有43人,其中获得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24人。

这五年,以制度为保障,大力培养人才。人才在组织精心培养中受惠,院团在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中得到发展。每年以“三基一创”为内容进行年度业务整训考核工作。通过考核强化竞争,检阅实力,及时掌握演职人员技能动态,提高演职人员的业务能力。

制定《广西戏剧院尖子演员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尖子演员专项提升工程,以戏剧院地方戏作曲人才培训、广西戏剧院打击乐培训、剧目创作等项目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建设创、编、导、演人才梯队。

2015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选拔中,彩调剧团演员王予嘉等两人获评,哈丹、莫丰华、龚湘玉、王予嘉、赵迪、李燕妮、陈慧、罗意伟8名演员入选自治区文化厅德艺双馨青年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壮剧团演员哈丹荣获2014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当选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壮剧团演员杨丹华当选广西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彩调剧团演员王予嘉入选2016年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

这五年,以比赛为平台,大力培养人才。精心组织安排和支持演职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相关条件。把参赛成绩列入个人绩效考评目标,增强青年演职人员的自信心和勇气。院团还不定期举办戏曲绝技绝活比赛,鼓励演职人员勤学苦练,倡导弘扬德艺双馨,提高了戏剧院的演艺能力。

这五年,以剧目创复排为契机,大力培养人才。将一批新创剧目——桂剧《七步吟》《校长爸爸》,壮剧《赶山》《第一书记》《冯子材》《牵云崖》,彩调剧《山歌牵出月亮来》《紫金袍》,京剧《独钓寒江雪》《油茶御史》搬上舞台,让青年演员担纲主演,一部分作品聘请国内戏曲界的名编、名导、名演员来指导排练,使众多青年演员的综合技能全面提升,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专业赛事中脱颖而出。

这五年,以央地合作为模式,大力培养人才。广西戏剧院与国家京剧院签订5年帮扶协议,选派广西京剧团青年演员到国家京剧院拜师学艺。国家京剧院领导定期带领专家团队到广西,为剧团排戏,为演员辅导,手把手示范教学。在广西戏剧院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时,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专程来广西进行精心辅导,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李文林、张静、张佳春和国家一级演奏员李中华则与广西青年演员同台排练、演出,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演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这五年,以“三区”为载体,大力培养人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方案》精神,结合广西各地实际,广西戏剧院从2013年起,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派出优秀业务骨干及联合高校志愿者赴全区开展文化辅导和培训。通过结对帮扶、专业指导等培养形式,将广西地方艺术形式融入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受援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水平,源源不断地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2013年至2015年,项目受援人数约650人次。通过探索“三区”人才培养新模式,指导富川县排演剧目《校长爸爸》,作为唯一代表广西参加2016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指导德保县排演壮剧《第一书记》,代表广西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此外,还指导宜州市排演彩调剧《大山小村官》、田林县排演壮剧《大山妈妈》、苍梧县排演大型歌舞剧《六堡茶歌》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服务大局勇担当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既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和世界市场的门户及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广西戏剧院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创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进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拓展,主动承接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指令性的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任务,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外文化交流观众总人数50万人次。

这五年,承办重要文化展示推介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广西戏剧院代表国家参加了“2013泰国·中国广西文化年——美丽广西”展演交流活动、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举办的“广西文化日”活动,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国际戏曲节开幕式表演,并在第七届莫斯科国际民俗艺术节和第十二届团结·金杯国家民间艺术节演出,承办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文化展演活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山市举办《刘三姐》全球巡演活动,到韩国进行交流演出推介,到我国台湾地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开展了彩调剧《刘三姐》走东盟活动;承办2015—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展示中国与东盟国家戏曲的风采和魅力,增进东盟国家人民对广西地方戏曲和中国戏曲的进一步了解。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戏曲绝活、音乐、歌舞展示了广西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五年,戏剧对外交流演出的力度不断加大。广西戏剧院组织推介会,向美国西部艺术联盟蒂姆·威尔逊一行推介广西地方戏曲资源。与香港天马菁莪粤剧团尝试合作交流,联袂演出了青春版《梁祝》和折子戏《宝莲灯之练斧》《拾玉镯》《打棍出箱》《黄鹤楼》等剧目。与来自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个东盟国家的6个外国艺术团以及6个中国各地区艺术团体同台在2014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演出,充分显示了广西戏剧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拼搏激发了全体演职人员的无限热情,激活了体制改革无限发展潜能,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亮丽成果,拓展了对外文化交流无限宽畅通道,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成就了一份坚守与创新的骄傲。

今后五年,走进新的时光隧道,广西戏剧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忘初心,坚持一个导向、弘扬一种精神、打造一批精品、建强一支队伍、构建一套机制,为广西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作者系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广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