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本衔接"办学 应届高中生"另辟蹊径"参与"衔接"

26.09.2015  12:17

  近日,因在“专本衔接”办学方面的合作方违规宣传,广西大学宣布解除与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等3所民办学院的合作,涉及已入学学生数千名。在此之前,广西民族大学也在《南国早报》刊发声明指出:有人和机构以“专本衔接”等为诱饵,冒用该校名义招生,该校保留追诉权利。南国早报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专本衔接”本是合法合规的办学模式,对招生对象、学习地点、考试考核、收费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但在现实中,部分学校却大行“变通”之法,让这种模式变了味。对此,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查处以“专本衔接”为由招生行骗的行为,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

   意外

  曲线获取参加“专本衔接”资格

  8月底,广西大学在官方网站发布一则解除“专本衔接”合作的公告,让小林(化名)和她的同学们彻底不知所措,一个虽已感觉不对但却一直不愿揭穿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怎么办?在和办学方多次沟通无果后,9月20日,小林等人给南国早报打来了电话。

  事情得从2012年8月说起。当年,小林如今所在班级的72个人均参加了高考,成绩都不理想,很多人的分数只能上“三本”或者“大专”。“幸运”的是,在没有填志愿的情况下,他们接到了一纸“广西大学录取通知书”,专业是“普通大专(对口升高职)+自考本科专本衔接双学历班建筑工程专业”。落款盖章为“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虽然有诸多疑问,但在“广西大学”这块招牌的吸引下,这些学生还是前往西大计电学院报了名,成为了一名“西大学生”。但事实上,他们第一年的身份却是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中专生”。

  按照《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专本衔接”的招生对象,应是学有余力的在校全日制高职高专生,作为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小林等人显然不符合条件。

  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办学方找到了一条规避高考统招的路线:先由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中专部录取高中毕业生,让他们读一年制中职班,然后通过“中职对口升高职”模式,让这些学生成为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高职生,最终获得参加“专本衔接”的资格。

  小林等人要是想成为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高职生,其实并不用这么复杂,当年高考后直接填报该学院志愿即可。办学方为何要走“弯路”呢?“读高职,高考后要填志愿,然后正规录取,有招生考试院监管,而读中职无人监管。”小林说,当时她比较糊涂,以为这一系列的“操作”,是为了让她通过“非主流”途径入读广西大学,中专生仅仅是一个过渡。

   调查

  入学后又被安排参加成人高考

  在和小林等学生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他们最初的想法都很简单:能在西大上学,毕业能拿到办学方承诺的文凭。而从踏入校门的开始,他们也确实被安排在西大上课。这一点让他们总算有点“放心”。

  按照“专本衔接”实施细则,有资格参加“专本衔接”的学生,所有课程均应该在高职院校教学。以小林等人为例,他们上课的地点应该是在位于南宁武鸣的广西经济职业学院,而不是西大。办学方是如何变通的呢?

  原来,在小林等学生入学后,他们又被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安排参加了成人高考,随后被录取到了广西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图形图像函授专科。他们的身份也终于和广西大学沾上了边。小林等学生说,这其实是一个幌子,他们上课的内容都是当初录取通知书上所说的建筑工程专业方面的内容,从来没上过图形图像专业要求的课程。

  按照广西大学继续教育部门的具体安排,函授专科学生每学期组织3周左右时间的集中面授学习。通过这一途径,小林等同学在西大上课的合规性得到解决。

  在小林等同学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他们经常上课的4教、10教等教学楼。“正常情况下都在这些教室上课,但有时也去学院地下室上课。”小林说,他们在西大上课3年,就上课场地来说,和其他西大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偶尔被莫名其妙安排到地下室。对此,班主任说“上面有人来检查”。

   变通

  以照顾性“土办法”通过考试

  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后,当初稀里糊涂的小林等同学,开始慢慢明白了通过这种“专本衔接”方式,以后他们能拿到的仅仅是西大自考本科文凭。

  “当时也有人想放弃,但已经上了船,怎么办呢?”小林的同学小张说,第一年的学费交了,难以讨回,而且去其他学校还得参加高考,所以他们只有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不过,拿到广西大学自考本科文凭也不容易。按照规定,参加“专本衔接”的高职高专学生,须参加主考高校报自治区自考办审核批准后组织的考试,各主考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全国考委、自治区自考委有关规定组织衔接课程的考试,遵循“教考分离”的原则。

  这样的考试与社会考生参加自考一样,有着不小比例的考核不通过率。但办学方给了像小林、小张这样的学生“福利”。据广西经济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刘益新介绍,考试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这是一种照顾考生的“土办法”。

  究竟如何照顾,刘益新没有点破,不过同学们都心知肚明。“平时成绩就直接给满分。”小张说,考试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压力,有了40分垫底,100分的考卷再考20分就行了。因此,班里的多数同学基本没挂过科,这也是大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读下去的理由之一。

   现象

  交费后只得到不符规范的收据

  办学方这些煞费苦心的安排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呢?在小林等同学的交费单据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记者看到,他们每年的各项费用都是一万多元,有些时候连票据都没有,有时交费后得到一张收据,每年的收据上盖的公章也不同,有的盖广西大学计电学院公章,有的盖一家名为“智库”的公司公章……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经手人都是广西大学计电学院一名在职员工。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是广西大学方面收费,应该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发的非税收入统一票据;如果是“智库”公司或者是民办的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收费,则应该出具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

  按照“专本衔接”实施细则,开展专本衔接的主考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可按经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向专本衔接学生收取非学历教育助学辅导费用。收费标准必须向学生公布。在收费中要使用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认可的统一票据。

  对此刘益新表示,向学生们收取的费用一部分是高职学费,另外部分就是自考本科方面的学费,可能票据形式上有点问题,但标准上没问题。

  实际上,按照“专本衔接”实施细则,该办学模式采取学分制,不少大专与本科课程都是互认学分的,通俗而言就是不用两边交费。此外,小林等同学被收取的图形图像函授专科生学费,实际并没有上课,该不该收学费呢?

   整改

  几千名学生将何去何从

  如果没有广西大学的这则通告,小林等人会继续在西大完成他们最后一年的学业。广西大学与这几家学院解除合作意味着很多东西的改变,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学生的上学问题。仅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目前在西大上课的学生就有数千人之多,如果全部返回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住宿、教师安排、教学质量等均成问题,而能不能顺利拿到打过“折扣”的毕业证,也是个问题。

  南国早报记者在西大等驻邕高校周边走访时发现,像小林等同学一样的“寄读生”,并非仅有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一些驻邕高校周围,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宿舍。这些学生遭遇和所面临的问题和小林等人无异。

  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给南国早报的复函中回复称:个别衔接高职院校的委托招生机构或者个人进行招生宣传时,随意扩大招生宣传范围,面向社会考生、中职学生、高中生宣传“专本衔接”办学模式,招生宣传中存在虚假、模糊宣传,私自印发招生简章等行为,该院对此监管不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正对所有继续教育类项目进行梳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刘益新则表示,此前的办学有“打擦边球”的行为,当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做好学生的安置。

  其实早在今年6月2日,针对“专本衔接”办学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出了《关于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本衔接试点工作教育教学管理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方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近期,该部门又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方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政策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魏碧锋)

[责任编辑: 陈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