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加大力度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要一环。
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坚持高位推动、社会联动,把“精准”贯穿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建立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常态化机制,通过为困难职工构建“六条保障线”、落实“两个全覆盖”,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政府救助政策有机衔接,脱困解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至今,全区各级工会累计筹集3.5亿元帮扶救助城市困难职工,我区城市困难职工家庭由2016年底的3万多户下降至今年8月中旬的3269户。
“工会帮我挺过了生活难关”
“是工会帮我挺过了生活难关。”8月27日,家住南宁市西乡塘客运站附近的陈树英,特意向南宁市总工会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你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陈树英是南宁市一家服装公司的职工,有一子正在读高中,这个本该幸福的家庭因丈夫患病离世而陷入经济危机。这时,工会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2010年到2019年,工会每年为她发放生活救助和子女助学金,协调工厂为她安排稳定的工作岗位,直到摘掉困难职工的帽子。
在南宁,类似陈树英这样得到工会生活帮扶的困难职工家庭还有不少,截至今年7月31日,已累计完成解困脱困存量档案1287户,目前城镇困难群众人数仅余338户。
“我们把城市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大局中考量、部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的合力。”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合力攻坚是帮助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法宝。
早在2017年,我区便建立了由自治区总工会、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0个部门参与、以全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为核心的常态化救助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将困难职工(农民工)纳入城镇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按照兜底保障、共享发展、精准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为困难职工构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救助、基本住房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待遇“六条保障线”,对获得制度保障仍未脱困的困难职工落实临时救助和各类社会资源帮扶“两个全覆盖”。
“四个转变”让帮扶更精准
“我的小孩考上了高中,我想向工会申请助学金。”在南宁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这名困难职工的诉求一一登记。
为了让“合力”制度落到实处,自治区总工会探索“互联网+困难帮扶”,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精准帮扶“大合力”。
大数据提供技术支撑。自治区总工会与自治区民政厅签署数据共享合作协议,在全国省级工会中率先建立城市困难职工业务和管理系统,将有关业务数据接入全区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在全区范围实现城市困难职工家庭财产收入线上信息比对,落实精准识别、无纸化建档、信息化管理和动态跟踪帮扶。
打开广西困难职工智慧云帮扶综合管理平台,困难职工的家庭信息、因何致困、目前已享受到何种保障等信息一目了然。自治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困难职工求助“零跑腿”。
“智慧工会”通过与民政、人社、住建等多部门数据共享,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带来了“四个转变”:实现困难职工申请从线下手工操作向线上无纸化审批的转变、实现困难职工信息从人工核查向网上自动比对的转变、实现帮扶救助从静态监测向动态跟踪帮扶的转变、实现帮扶资金有效监管从靠人监管向靠技术监管的转变。
“四个转变”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高度肯定。我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在全国省级工会中连续3年排名前列。
“百日攻坚”援助深度困难职工
为让城市困难职工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自治区总工会今年6月在全区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百日攻坚行动,向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发起总攻,派出督战小组进行督促,每半月形成一次书面报告。
“百日攻坚”着力为剩下的困难职工构建“六条保障线”,在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安全等基本保障之外,聚焦就业创业,提升困难职工技能水平。目前,自治区总工会正联合人社等部门,在全区打造100家困难职工创业孵化基地,选取100家爱心企业、遴选30家人力资源等劳务公司,共同做好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就业创业岗位推送和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就业创业、资金扶持等不同形式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越到最后越吃劲,剩下的都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自治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全总部署要求,继续发扬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我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