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医者仁心 关爱患者的精神科医生
“社会多些宽容,这里就能少些病人”
跟着她的视线探访精神科
广西新闻网 -当代生活报记者 徐哲/文 何学俏/图
10年前的夏天,24岁的陆冰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市心理医院)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
作为中国近两万名精神科医生的一份子,在职业生涯初期,陆冰很快发现,精神病患者和综合医院的患者有很多不同,可以说是社会里的边缘人群;同样的,专职治疗精神病的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也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她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工作枯燥且充满风险。陆冰说,自己工作10年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千奇百怪的精神病患者,和他们身后的社会万象。
她从畏惧到每日面对
最初接触诊疗精神病患者,陆冰和普通人一样,心中有许多对精神病患者的畏惧和不解,但在老医生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打消了对精神病患者的种种神秘感和好奇心理。在现在的陆冰看来,精神病患者只是自制力缺失,思维受到了影响,患者将脑中产生的幻象当成了真实的东西,他们需要医生的帮助,通过治疗来恢复自制力,并感受真实的世界。
从医两年后,陆冰通过考试取得了精神卫生执业医师资格,开始单独接诊精神病患者。如今她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上班,除了每周四轮流坐门诊接诊外,她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精神二科的病房里管理精神病患者。
每天上午8时,陆冰会准时来到病房外,听值夜班的医生、护士介绍夜班病房及患者的情况,交接工作。陆冰现在管理着20多个精神病患者,包括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物质依赖成瘾患者。
想象之外的精神病房
首次进入精神病房的人,都会有一种冰冷的感觉,这里到处都是铁门铁窗,进入病房的每一个房间都需要钥匙开门。这里给人的感觉不太像是医院,因此很多人第一次将患病亲人送进来时,都会担心亲人在这里会不会挨打受欺负。
“这里也是一个小社会,不排除患者之间会发生冲突,但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每当有患者家属表达担心时,陆冰都会这样告诉对方。对于入院时带有攻击性的“武疯子”,医生会将患者暂时约束,不让他乱砸乱打,避免伤人伤己。
“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只不过出院后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4月7日,陆冰在病房里告诉记者,大家肯定想不到,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每天早晨7时起床后,刷牙、洗脸、整理内务都是自己动手的。患者也有自己的交际圈,许多人还会交到好朋友。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精神病患者还会喜欢上负责治疗自己的医生。2010年,陆冰管理的一名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会每天在医院门口等陆冰下班,一看见她走出来就想过来拥抱她,这让她也烦恼了一段时间。
在陆冰诊治的精神病患者中,其实也不乏一些所谓的天才,尤其是一些轻型的自闭症患者。陆冰回忆说,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患者,不仅数学好,而且记忆力很强,治疗期间就喜欢拿数学课本不停地看。
希望社会
再多些宽容
想起刚当精神科医生那会儿,陆冰的父母还有些担心女儿应付不来。如今,陆冰已成长为一位成熟的精神科医生。刚开始接诊精神病患者时的那种“无力感”早已消失,现在她接诊各种患者都是应对自如。几年前,陆冰还曾一天接诊、收治12名精神病患者,这一医院纪录直到今年才被另一位医生打破。
五医院的精神病房旁种有许多株桃树,每年春节过后,满院桃花次第绽放,但此时往往也会有许多新的患者入院治疗。“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精神病的高发期。”陆冰说,就在记者来采访的4月7日当天,精神二科病房就收治了七八名患者。
由于社会偏见,如今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得不到社会的帮助和家人的理解,许多人接受治疗出院后,再就业困难,很难回归社会,一些人刚出院没多久,又被送了回来。每当看到老病号重新入院,陆冰都很难过,她认为如果社会能够再多一些宽容,或许相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根本不会复发,无需重新住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