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公共服务规划:教育领域这些变化要关注!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吕春荣)《“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日前正式对外公布。包括推进随迁子女入学,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留住乡村教师等等,这份规划中,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部署,值得关注。
随迁子女就学难怎么破?
——保障在公办学校或购买服务在民办学校就学
近年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备受关注。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0岁~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人。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为1395万人。
《规划》提出,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民办学校就学。
具体举措有哪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涛解读称,“十三五”时期,在坚持“两为主”和“两纳入”基础上,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推动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以公办学校为主入学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学。
两孩政策下,学前教育如何接招?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随着“两孩”时代的到来,中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总量增加。此前,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比2015年增长了11%。新增儿童总量日益增多,如何破除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现象也备受关注。
这份《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马涛介绍,目前,教育部目前正在以县为单位推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根据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调整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对未按规定建设、移交、未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的开展专项整治。二是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各地建立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完善资助制度,着力解决普惠性幼儿园运行、师资等方面的条件保障问题。三是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健全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监管和业务指导。
如何给贫困生减负担?
——率先从建档立卡等贫困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据了解,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覆盖了所有学龄阶段学生,所有农村学生(约1.1亿人)全部享受“两免”(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农村寄宿生还免除在校寄宿生活费,其中约12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针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发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
普通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能力培养、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均明确指出“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对此,《规划》提出,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如何留住乡村教师?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并向乡村倾斜
近年来,如何留住乡村教师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对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国培计划”对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的集中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
此外,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将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并向乡村倾斜。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研究确定县域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完善职称评聘政策,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吸引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