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南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绩显著
——“十二五”南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绩显著
我市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院士为我市青少年讲授科普知识。
2014年科技活动周现场,市民在领取科普书籍。
科普画廊展示众多科普知识。
科普大篷车进社区受好评。
我市历届科普大行动现场。
在猴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南宁市科协发布了一个让全南宁人振奋的好消息:“十二五”末,南宁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6.7%,不仅高于广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4.25%),更高于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6.2%)。
为深入推动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及时跟踪检查我市“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开展了2015年南宁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覆盖南宁市18—69岁公民,进行分层两阶段不等概率抽样,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公民科学素质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和专业调查团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入户面访,并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实时上传数据、远程定位监控、电话复核等多种质量控制手段,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调查所采集的翔实数据显示:2015年南宁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6.7%,超额完成“十二五”末南宁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4.1%的目标任务,各分类人群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南宁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开展较好,公民能够充分享受科普公共服务,且对社区科普工作的评价较高。
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差距缩小
根据调查,从城乡分类来看,南宁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7.8%,与广西总体水平(8.2%)接近。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6%,是广西总体水平(1.3%)的3倍以上。南宁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科学素质水平上的差距逐渐缩小。
中青年科学素质水平较高
从年龄分类来看,南宁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且呈现随着年龄段升高科学素质水平明显下降的状况:18—3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5%,40—54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1%,55—6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广西总体水平(18—39岁,6.1%;40—54岁,3.3%)。
其中,南宁市男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0.1%,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1%,均明显高于广西总体水平(男性6.9%,女性1.4%)。
学历高科学素质则明显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南宁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
根据调查显示,南宁市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28.0%,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1%,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8%。
此外,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重点人群的分类中,南宁市城镇劳动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6.7%,高于广西总体水平(6.3%)。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6%,是广西总体水平(1.1%)的2倍以上。
电视互联网为主渠道
根据调查显示,电视是南宁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90.6%的公民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
互联网也已成为南宁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南宁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了53.8%,超过报纸(53.5%),位居南宁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的第二位。
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使用情况来看,微信(78.0%),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73.1%)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72.9%)是南宁市网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常用渠道;果壳网、科学网、百度百科等专门网站(42.1%),微博(29.7%)和电子报纸(24.9%)等也是南宁市网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常用渠道。
同时,在上述渠道中,南宁市公民对各类常用的互联网传播渠道相对信任度(“经常用”渠道中的“很信任”与“不信任”的比值)较高的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5.2),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4.8),果壳网、科学网、百度百科等专门网站(3.5)和数字科技馆(2.6);而对微博(1.5)和科学博客(1.0)等的相对信任度则较低。
此外,南宁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其他主要渠道依次为:亲友同事(34.6%)、广播(15.3%)、期刊杂志(12.5%)和图书(7.2%)。
科普活动受欢迎
调查显示,南宁市公民对各类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和知晓度较高。在过去一年中,南宁市有五成左右的公民参加过或知晓各类科普活动。南宁市公民参加各类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按参加过的比例排列依次为:科技展览(19.4%)、科技培训(8.9%)、科普讲座(7.5%)、科普日活动(7.0%)、科技咨询(6.5%)和科普宣传车(6.0%)。
科普画廊作用大
调查显示,南宁市公民通过科普设施和科普场所获取科技信息的机会逐渐增多。日常生活中,南宁市公民通过科普设施和科普场所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依次为:科普画廊或宣传栏(57.1%)、图书阅览室(46.5%)、科普大屏幕(40.9%)、科普活动室(26.1%)和社区科普场馆(24.1%)。
养生健康受关注
调查显示,南宁市公民对科普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较高,其中,88.1%的公民对健康与养生感兴趣,85.1%的公民对节约资源能源感兴趣,84.6%的公民对气候与环境感兴趣。同时,南宁市公民感兴趣程度较高的其他科普内容依次为:应急与避险(76.5%)、军事与国防(72.8%)、网络与信息技术(70.6%)、航空航天(53.2%)和前沿科技(52.2%)。
社区科普获好评
调查显示,南宁市公民对社区科普环境的总体评价较高,对科普设施的建设(27.4%)和科普设施的内容(26.6%)满意度相对较高。
2015年南宁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南宁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6.7%,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南宁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4.1%的目标任务;各分类人群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南宁市公民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机会日渐增多,能充分享受到科普的公共服务,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科普创新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需要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普事业,科普使“人”这个一切创造力和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得以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既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宁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同年11月30日,南宁市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
2007年4月,南宁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及其任务;2007年7月13日,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委等16个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目标责任分解书》等文件,对全市《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保证了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全面有序有效地展开。
近年来,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部分职能单位机构改革等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20个市直相关职能单位及12县(区)人民政府。
据悉,“十二五”期间,南宁市深入实施《纲要》,并形成了良好局面:
加强《纲要》工作领导机制,推动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明确到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市直成员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联络员,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组织落实到位,通过上下联动,形成了贯彻实施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机制。
建立《纲要》工作长效机制,编制《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1—2015年)实施方案》下发各成员单位,每年召开全民素质工作会议,进行总结部署和信息通报,确保“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步骤、有规划地稳步实施。协调市政府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以下简称《责任状》),加强督查。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了解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展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从2013年起,南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所占分值为10分。南宁市属各县(区)积极推动将其纳入本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及机关绩效考评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各成员单位《责任状》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上报市绩效办,在全市形成了一个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分解任务,切实把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落实在基层的良好局面,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十二五”期间,南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社区居民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性、群众性科普活动,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科普设施建设、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什么是公民科学素质?
公民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四科二能力”。具体来说,科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这些项目组成了公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指标和综合能力体现。
公民科学素质如何调查?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素养)调查借鉴国际上的公民科学素质研究体系(米勒),自1992年以来进行了9次大规模的全国抽样调查(最近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于2015年下半年结束)。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了解中国公民(18—69岁)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看法及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等方面的概况。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在连续调查中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同时在科学素质调查问卷设计、科学素质水平计算方法和抽样调查设计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在不断发展变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也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描述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百分比数据作为表征全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数据,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还应包括对其他数据的深度解读。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分析现状提出对策。科技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可靠的数据和统计来评论科学技术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恰恰是反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是政策制定和评估的重要参考。 (记者 冯梓剑 通讯员 黄丹阳/文 通讯员 吴 军/图)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