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成亮点
政策体系带动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7月,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南宁高新区,一批创业创新项目快速孵化成长,成为广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亮点。
今年以来,自治区主动构建和完善“双创”政策体系,牵头制定《广西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在营造环境、财税扶持、完善投融资机制、强化众创公共服务等六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措施。同时大力推动广西创新平台建设。今年截至目前,自治区已有50多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有力地支撑了广西产业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下一阶段,自治区将推动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继续推动国家参股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优先支持条件较好的园区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目前,自治区已有南宁、桂林、柳州、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南宁五象国家级新区建设方案》也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在上报国务院。按照《方案》,南宁高新区作为五象国家级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将是国家级新区的重要建设内容。自治区将与南宁市政府、中关村一起,进一步梳理示范基地建设思路,创新建设模式,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经验,真正形成示范效应。
科技孵化器带动作用明显
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家,其中,经认定的国家科技企业级孵化器8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目前共有孵化场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30家已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在孵企业14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申请专利1936件,其中发明专利520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2900家。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建宏表示,目前,在已认定的30家孵化器中,综合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专业型孵化器12家。涉及的产业领域有电子信息、医药制造、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物质能源、有色金属冶炼、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南宁、柳州、桂林3个区域初具孵化器产业集群雏形,孵化器服务链逐步形成。
下一步,“十三五”期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运营方面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孵化器发展将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构建“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加速”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推动孵化器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
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到位
去年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创业与就业相结合、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工作。
如新增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企业,开发新岗位吸纳人员就业的,给予一年社保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区共发放该项补贴2275万元,累计新增25008个就业岗位。
为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创业,激发创业热情,自治区积极搭建各类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和社会各界建设各类众创空间。明确了各级人社部门对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按规定给予奖补,对入孵企业落实水电和场地补贴及贷款贴息、新吸纳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特别是对众创空间型创业孵化基地每年给予高达55万元的房租和宽带接入费补助。
与此同时,自治区还积极营造就业创业氛围,加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搭建广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创业担保政策,贷款额度10万元,贷款期限2至3年,并且降低贷款门槛。截至11月8日,全区农民工创业贷款发放总额已达52193.5万元,缓解了农民工创业初期资金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