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共和路小学前世今生 "这班学堂仔"曾不受待见

24.07.2015  10:27

民国时期南宁的小学校篮球队

                从1950年再往前追溯南宁的教育历史,有一所不得不提的学校——共和路小学,它的发展,或许是南宁小学发展的缩影。据现有史料记载,南宁的小学教育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统三年(1911)初具规模,城乡兴办了9所小学堂。

        当时的模范两等宫小学堂(今共和路小学),是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间举行开学典礼,从此推行新学之始,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左江道、纪堪谨及地方知名绅音亦均受邀请莅临。

        学堂自开学以后,所教课程有经学(国文)、修身、历史、地理、格致(博学)、算术、手工、音乐、体操等。此外有作文、习字等,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教学内容。在考试制度上,如上午上国文、博学、历史课程,当日下午面试或笔试,高分者升入高等甲班,低分则分入乙班。这颇有现代教育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有一项特殊的罪名,称为“侮辱学堂学生罪”,专门用来保护这些接受新学教育的学生,足以见得当时教育发展之盛。

        那时候,学生午、晚放学回家,由堂长与教师押队步行数街分别回家。在当时封建思想尚存的路人眼中,仍称新学生为“这班学堂仔”,当时看来颇有侮辱意味,而当时的学生也常受到社会上的顽童欺负。地方官府及教育负责人,特别重视这一现象,于是对所有已经入学堂的学生,发放统一校服、书纸、笔墨,并加以安全保护,颁布法规,明确“对有意侵侮学堂学生者以犯罪论”。

        待到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之名大噪,而新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学堂声誉日盛;加之辛亥革命前夕,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接受新学教育。到了第二学年,学校发展到了13个班,学生约700人。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国民政府对当时全国的学制进行了改革,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改名为“南宁模范高初等学校”,后来又改为“南宁模范高级小学”。初级小学部分,后来作为分校被拆分出来,单独成一个学校,即后来的南宁第五初级国民小学。

        小学的学制分高级和初级,初级四年毕业,高级两年毕业。解放以后,南宁高初级小学增加了不少,多按设立所在地域命名,南宁模范学校之名因此不复存在。最终南宁第五初级国民小学变为了现在的共和路小学。 

        (老照片由曾月明和李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