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地铁推动城市立体化交通枢纽建设
南宁地铁来了!只需十几分钟,乘客就可以从南湖站到达火车东站。现代交通,距离计量不再以公里数算,人们可以从容地用“地铁几分钟”来形容出行的便捷。
地铁是高容量、快速、准点、便捷、绿色的交通工具,必将提升南宁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地铁的到来,将打破我市以往以地面交通为主导的格局,让交通空间延伸到地下。地铁作为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大骨架,将推动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往前迈出一大步。
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正式通车试运营, 这是南宁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也是向党的95周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地铁让市民出行更方便
地铁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梦想和未来,随着地铁线路的陆续建成通车,必将提升南宁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对此,南宁市民体会最为深刻,地铁通车以来,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方便”,地铁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了,生活方便了,工作也方便了。
“盼了多年的地铁终于通车了,我们乘坐地铁去逛一下。”昨日,50岁的张小玉和老伴走进距自家只有100米的南湖站口。乘坐扶梯进入南湖站的站厅层,张小玉感觉眼睛有点“忙不过来”,按照原定的路线,张小玉带孙子登上了开往万象城站的列车。
“地铁舒服,而且还方便。”摸着舒适的座椅,张小玉透露,以前他们去逛万象城大多是坐公交车,路上常拥堵,10来分钟的路程常常堵上半小时。“坐地铁不到10分钟就到站了,‘腿长’了以后去哪儿都方便。”张小玉的老伴说。
地铁1号线东段于6月28日通车试运营后,这条地铁线路连接起南宁的高铁站,形成南宁立体交通网络,让市民进出南宁“零驳接”。
昨天,家住金湖广场附近的市民陈先生坐动车从广州返邕,在南宁东站出站时,看到了指示地铁乘车方向的标志牌。朝着标志牌指示的方向,他很快来到了地铁站厅层,买好车票后搭上了地铁。
坐在地铁车厢里,整洁的乘车环境、列车飞驰的速度都让陈先生赞叹不已。“我平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乘坐动车到广州,每次都是搭乘出租车回家。现在南宁通地铁了, 而且与南宁东站无缝链接,今后出行更方便了。”陈先生说。
地铁飞驰宛若时空穿梭,回首过去,几十年来,南宁人的出行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的发展让城市变“小”了,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地铁的到来,将给南宁人带来更现代便捷的出行体验。
建设地铁顺应了城市发展趋势
“南宁建设地铁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趋势,目前南宁市无论是人口、环境还是财政,都达到了建设地铁的要求。”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梁展凡介绍,目前,南宁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建设地铁是我市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要求,让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虽然目前南宁交通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上下班高峰期以及节假日人们被堵在路上的滋味不好受。
“南宁地铁通车了,以后不用再堵在路上了。”过去,市民林嘉每天开车经过地铁1号线的金湖广场站时,都忍不住看上几眼。“家门口就有一个地铁站,这条线路不仅串联起南宁东站、埌东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和万象城、会展航洋城、朝阳广场等商业区,还连接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真是太方便了。”林嘉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次痛苦的乘车经历,更是让她期盼地铁尽快通车。
今年年初,林嘉一家买了回湖南老家的汽车票。“由于是春运,我们怕堵车,即使距离车站不远,也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出门了。”林嘉回忆说,上了公交车后一路都比较顺畅,可到了万象城附近便拥堵起来,眼看汽车发车时间快到了,一家人着急不已。最后,林嘉一家不得不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前往埌东汽车站。虽然最后及时赶上了车,但大家都疲惫不已。
南宁交通易出现拥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为25%。 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邓学龙博士认为,这一数据与其他省会城市甚至是西部城市相比,都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15年年底,南宁市拥有6家公交企业、165条公交线路,线路长达3400公里,建设2500个公交站点,3100多辆公交车,公交场站面积达41万平方米,市域的公交覆盖率达99.5%。此外,出租车数量达6700辆,目前快速公交(BRT)也正在建设中。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5%。”梁展凡介绍,科学的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最根本的手段,地铁的通车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南宁将形成立体化交通格局
南宁的路面上,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并行,地面空间资源非常紧张。地铁的出现,是地面交通向地下空间延伸的体现,南宁立体化交通体系也随之呈现。
黄坚是广西大学的教师,也是一名地铁迷,时刻关注南宁地铁从规划到建设再到通车,“资料显示,地铁占用土地资源较少,以利用地下空间为主。同样交通量的占地,地铁仅为公路的1/5至1/8。”黄坚说。
“城市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仅准点便捷、运量巨大,而且更符合低碳交通的要求。”梁展凡解释,交通空间的地下延伸,不仅仅是地铁的地下线那么简单,而是整个配套的立体交通建设,像新加坡、韩国首尔等在建设地铁时,也配套建设横向过街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高架桥等,这些配套出口兼具应急疏散功能,从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让各种交通各行其道。
什么是立体化综合交通?南宁东站就是一个典型体现,地下交通有地铁1号线接入,地面交通有公交车、出租车,对外连接的交通还有高铁,市民可以在这里自由换乘,这是一个集约利用资源的表现。
未来的南宁将不断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快速公交(BRT)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常规公交为网络末端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地铁的到来,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就是只有当轨道交通成为现实的时候,城市的大格局才会真正形成。
梁展凡认为,地铁作为立体化综合交通的核心,将推动城市交通格局的“蝶变”。地铁将与地面公共交通协同发展,与铁路、长途客运站、机场等紧密衔接,形成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彰显城市地下与地面、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记者 尹海明 冯晓华)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