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中小学课堂搬出教室 学生爱上学习
课堂搬出教室 学生爱上学习
——我市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深受欢迎
孩子们在学习中国传统茶道。
近日,在柳沙学校第一届茶花节上,学校把课堂搬到了茶艺展示区,学生代表向前来参与活动的辖区各小学老师代表展示茶礼、茶道。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还把课堂搬到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让孩子们在仿真的环境下掌握逃生技能,学习各种安全知识。
记者了解到,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我市不少学校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室外甚至校外,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真实现场体验 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在柳沙学校第一届茶花节上,记者看到茶艺表演展示区有两位茶艺老师在现场示范,一位身穿汉服的初中学生在为师生展示泡茶过程,现场还有一位同学在演奏古筝。优美的音乐与淡淡的茶香相得益彰,引得嘉宾们纷纷驻足观赏、品鉴。
丰富的茶文化让孩子的视野大开,也激起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学校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把茶文化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知茶、赏茶、品茶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及礼貌待人的品格,感受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柳沙学校校长方海宁告诉记者。
如今,在学生“减负”问题上,不少学校已经做了各种尝试,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室外,甚至校外。实际上,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学过的知识,并在体验过程中增长新知识的学校还有很多。
近日,民主路小学四年级400多名学生体验了一场“地震”。该校组织学生走进南宁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真正掌握逃生技能,并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据悉,该活动该校已坚持了5年。
从2011年开始,民主路小学尝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期让一、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从拥抱自然、文化、科学和生活等多个角度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
零距离接触科学 学生欢迎家长点赞
学校尝试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民主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日前在南宁市规划馆开展以“拥抱科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据悉,学生去参观规划馆之前就提前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了规划馆的建设特点。记者看到,在他们的收获卡上,一位同学的观后感是这么写的:“行走其中,如同漫步在热带雨林,感觉粗犷但细节丰富”。“通过参观规划馆,孩子们深刻地了解到了整个建筑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标志性,又体现出对城市历史人文的尊重,也重新诠释了中国绿城的深刻含义。”三年级学生家长刘春霞说。
该校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拥抱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目的地是南宁粮食储备仓。在参观过程中,粮食运输机、充氮机、脱谷机等一系列有趣的设备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尤其是走进巨大的仓库,孩子们不仅见识了堆积成山的稻谷、玉米,还目睹了稻谷入仓后碾成大米的全过程。在仓储库负责人娓娓动听的讲解和实物场景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参观得非常投入,时而发出惊叹的叫声,时而拉着负责人追问,时而拿起手中的笔进行记录。学生们在参观后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就连我们家长有许多知识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家长跟着一起参与这样的室外课,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还能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学生家长宋先生高兴地说。
走进社会“大课堂” 为课改输入“新鲜血液”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让传统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市中小学不断尝试的目标。
“把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亲自感受和体验学过的知识,并在体验过程中增长新的知识。而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老师也与孩子进行及时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认识和观察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民主路小学老师郭小瑜认为,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此,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以外的知识,同时让他们对社会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方海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的课堂外参观而已,而是通过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思想品德等常规教学课程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兴趣,堪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效融合。
如今,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好孩子”“成材”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的重视加上家长的支持,在无形中激励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
“社会实践活动是给孩子‘减负’的一个很好的举措,是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有着23年教龄的小学老师黄文伟认为,社会实践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小课堂”,投入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让孩子从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 编辑:金翔义 作者:陈 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