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升市民幸福感
南宁市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市民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今年以来,南宁市结合实际,注重提升改革的质量和实效,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在强力推进。
截至6月底,南宁市部署的159项改革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47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完成5项,19项处于制定改革举措阶段,16项处于推进实施阶段,改革“组合拳”有力促进了南宁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清理处置92家“僵尸企业”
上半年,南宁市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要求,优化存量、引导增量,有效减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揭牌并正式运营,引进了上海明匠、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谷歌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促进中国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显现。
同时,南宁还出台实施鼓励新市民购买首套新建商品房等九大方面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措施。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项目用地及建设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8个方面出台30条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截至6月30日,仅降低用工成本这一项就为企业减负1.4亿多元。南宁还淘汰7家木薯淀粉酒精小企业、1家30万吨钢铁企业,清理处置92家“僵尸企业”。着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045.31亿元,占总投资的61.33%。
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南宁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广发银行南宁分行获批开业,截至目前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推进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试点工作,南宁市第一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南宁市桂融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首发500万元经营贷。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2016年全市计划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0.78亿元。同时,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纳税人总体税负呈下降趋势。
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南宁市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建设10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和26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月南宁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此外,国企国资改革、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广实施计生特殊家庭养老照护
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教育、卫生、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
今年南宁市稳步推进高新区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进一步均衡配置学区学校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在兴宁区、西乡塘区推行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管理改革试点,印发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实施方案,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卫生计生体制改革收获新成果。出台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办法,推广实施计生特殊家庭养老照护。制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推开。实行全市统一新农合报销政策,上半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9.7%。
在深化食品药品体制改革方面,推进自治区第一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横县食品药品检验所项目、马山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宾阳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有成效
为了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今年南宁市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三个100天”专项行动为中心工作,围绕建设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消纳场扬尘、堆场扬尘和园林绿化用地扬尘五大污染源,狠抓源头治理,建立运输车辆污染道路案件联动查处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1—7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3%,其中5月、6月、7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达到100%。
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也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路面、排水、桥梁、城市家具等市政设施维修养护项目市场化运作。同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启动建立南宁市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工作制度,大部分县区建立了引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机制。
此外,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等更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记者 史小辉)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