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览中国文字发展演变脉络 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在邕举行

09.10.2016  01:33

本报讯(记者云亦云)拓片存真迹,书道永流传。广西博物馆与河南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书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国庆长假期间在我市举行。展览通过一幅幅拓取于古代巨碑名志的珍贵拓片,展现历代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感、人文色彩、文学意蕴,让观众感受到浑穆深厚的中原文脉、体味完整留存书法原作风韵意态的碑刻技艺。

中国古代碑刻一般包括碑、建筑刻石、摩崖刻石、墓志等。碑由底座、碑身、碑额组成,碑额一般有青龙、白虎、朱雀等浮雕,碑身镌刻碑文,有时碑的正面、背面或两侧均刻有文字。经过特殊工艺椎拓,碑刻书法即可通过拓片形式供人欣赏。此次拓片展分为“贾湖刻符醒目现”“殷墟甲骨耀世出”“‘宅此中国’铭钟鼎”“有秦李斯独留名”“两汉篆隶并辉煌”“隶楷交变鲜卑风”“欧虞褚颜辉大唐”“苏黄米蔡树丰碑”8个单元,以碑刻的时代顺序为主线,共展出不同时期的中原地区碑帖拓片作品100多件(组)。

在展览中首次亮相绿城南宁的这些拓片作品,忠实反映留存在石刻上的历代书法艺术,楷、草、隶、篆众体兼备。展品中,既有被誉为“小篆鼻祖”的秦《泰山刻石》,开启魏晋书风之先导的《上尊号碑》,也有集史学、文学、书法于一体的《晋祠之铭并序》,还有罕见的唐代《李君故卢夫人墓志铭》、武则天书丹的《太子升仙碑》,以及被誉为“中州第一巨碑”的宋代《会圣宫碑》。

展品中的《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拓片,是关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最大碑刻,记述了晋武帝司马炎以及皇太子司马哀亲临太学视察,考察太学生“德行”“通艺”,并予以赏赐的事迹。该拓片为晋隶碑文,字体灵活,风格独特。纵观整个展览,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书法演变史。参观者不仅可以从中窥见中国文字发展演变脉络、书法审美意识转换的轨迹,还可以了解碑刻在传承历史文化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河南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家股份制民办博物馆,在河南博物院的对口帮扶下,秉持“小众共有,大众共享”的办馆理念,常年免费开放,坚持为公众提供优质精品展览。广西博物馆与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各有其文物资源优势,通过此次展览进行交流与合作,是一次对当前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之间在运作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的有益探索,能够提升两馆陈列展览水平,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借此次合作的良机,将馆藏“北魏至北宋墓志五十种原石精拓”捐赠给广西博物馆。

据悉,此次拓片展将延至10月28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