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谱写三元新篇章
发展特色产业 谱写三元新篇章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铺门分队驻村经验交流
本网贺州讯(胡称凯 周杰)驻村以来,工作队牢住“大力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致富增收”这一职责。在面对三元村基础设施薄弱、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产业化水平较低,对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高,接受新产业技术能力差的现状,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共同谋划,紧紧把握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强化“基层党建”和“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筑立强有力的后盾。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定期听取驻村干部的工作汇报,定期带领有关单位领导、科站长到三元村现场办公,积极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
加强基层党建,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选好一个班子,推选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紧抓“支书”,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好一支队伍,紧紧抓“党员”,加强农村党员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好群众,紧抓“村民代表,小组长”,他们直接参与讨论和决定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工作队员和村干一起,共同商讨,制作新的村规民约;筹建好幸福院、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实施改厕工程、危房改造等工作;开展慰问贫困儿童、老党员、计划生育困难户送温暖活动。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产业的必要条件。驻村以来,工作队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完成道路硬化0.61公里,受益群众1600多人、完善农民培训会议室配套座椅40多套;成立农家书屋,配有几百册图书;申请实施人饮工程项目269.69万元(现已施工),工程投产后,可解决4058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429人的饮水条件;申请实施铺门镇三元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00万元(已完成测量),改善水渠,加宽、加深和“三面光”,此工程将直接解决易内涝干旱农田100多亩,改善三元、福塔、回岗等村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安装变压器两台,提高整个村的用电稳定性、安全性,切实解决了村民过年过节用电难的问题。
深入调研、狠抓培训,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可靠技术保障。为了探索出符合三元村实际、利于三元村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做好调研,注重培养发展典型,抓能人示范带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外出培训2次,邀请专家开展专项技术培训9次。通过多次的指导和培训,大大提高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整合资源、调整发展模式、狠抓基地建设。根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对产业现状及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好产业规划,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三元村秉承着 “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九字方针,不同特色的产业采用不同发展模式,如今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
200多亩百香果基地,采用“种植大户+基地+农户”模式。返乡人士罗祥煌兄弟与农户合作,打造产业实体,带领群众致富。通过农户以土地出租入股,老板出资发展扶贫产业,实行公司负责运营,农户在产业基地就业的合作经营方式,农户从中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和年终分红3项收入。
100亩种桑养蚕基地,采用“科研单位+种植大户”模式。根据桑蚕对农药、环境极其敏感的特点,工作队推荐种植大户罗亚含采用独立投资种植、统一管理的模式,并邀请贺州市蚕种场的专家到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从植地的选择、桑园改良规划和管理、桑叶收获及桑枝剪伐、病虫害防治、蚕房建盖、室内温度控制、消毒、管理及蚕台搭建等方面悉心指导和传授。同时工作队还积极主动与贺州市农业局微生物研究所联系,利用桑枝发展食有菌,做强做大桑蚕产业。
130亩红芽芋基地,采用“后盾单位+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后盾单位优势,争取项目扶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队帮助三元村成立“铺门镇聚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后盾单位领导积极引导社员种植效益可观、风险相对较低的红芽芋,并帮助解决部分投入资金,补贴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同时引进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也可自行销售。这种模式实现了后盾单位与农户产业扶贫的无缝对接。
高产、优质的精品蔬菜示范基地,采用“驻村工作队+企业+党支部+农户”模式。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铺门分队临时党支部的协调下,龙桂村、福塔村、三元村、全乐村等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依托以蔬菜种植出口企业贺州市志兴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贺州市凯得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各村的党支部组织、引导各村村民与其签订种植合同协议,形成规模经营,形成了抱团发展,互促共进、共同富裕的局面,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福塔、三元组织农户种植了200亩“豆杯”、50亩芥蓝、80亩豆角等精品菜。此外,三元村还发展绿化树种植基地70亩,甘蔗1000多亩等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坚定信念,从实际出发,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保持与时俱进,引进新技术,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长效的产销机制和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同时,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契机,做好产业调整;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点开花,引进更多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才能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