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火热开工

13.02.2017  15:35

  央广网2月13日消息(记者刘源源 四平台记者吴爽 王煜 梁赫)近日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科技创新和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在吉林省农业大市四平市,一个投资2亿元的惠丽农场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春节一过就开始序推进,项目主推“智慧+农业”,将运用农业物联网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春节刚过,四平惠丽农场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现场一派火热,21栋种植大棚和2栋玻璃钢大棚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施工人员正加紧给大棚内部铺设管线。农业物联网,就是把科学用于农业生产,是一种新的农业管理技术。它主要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

  吉林省惠丽农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鲍帅说:“我们的管理软件,种植软件包括我们的输出软件,都是由我们科技部研发的,现在运用度和好评度都非常好。以前一栋温室可能用6、7个人管理,现在我们的软件,两栋温室一个人就可以,而且不需要在温室内操作,直接用手机APP就科技下软件了。我们每个人会有一个读卡器,无论任务是否完成,每天都有一个追溯和可追责的过程,针对工人的懈怠性就没有了,工作完成量也比较高一些。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多用科技类的管理和科技类的实施进行输出,这样可以提高蔬菜的产出量和有机率的提升。

  足不出户,轻点鼠标或者滑动智能手机,就能掌握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数据,还能自动给蔬菜浇水,让大棚通风……鲍帅团队的智慧农业技术不光着眼于降低农业劳动强度,通过传感器知道农作物缺什么、缺多少,让农业投入品的投放更精准,更可以让生产资料节省30-40%,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吉林省惠丽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冠宇表示:“这是温室的数据采集终端。它可以起到对温室内的数据监控,以及硬件设施的控制。还有温室内人员工作的情况。现在界面显示的是温室内的治安环境。通过自主研发的传感器,采集到温度、湿度,土壤的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这些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运用它来实现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对管理成本的降低。

  四平农业优势明显,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全省领先。在整个项目谋划上,企业执行董事鲍帅带领一群年轻人致力于摒弃传统种植方式,向水培、气雾栽培、立体式种植上转变,并且主打鱼菜共生系统种植,零排放零污染,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安全、有机种养模式。吉林省惠丽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冠宇说:“我们系统主要用鱼的粪便来进行发酵,生物处理,然后生物处理之后的养分来供养蔬菜,达到有机无排放、无污染,这个就是系统总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这是沉淀发酵池,发酵池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是大颗粒的过滤区域,鱼的粪便及食物的残渣进入到沉淀发酵池之后再过滤区域过滤掉大颗粒物质,然后小颗粒物质和水进入我们的沉淀池,把小颗粒物质沉淀下来,剩下相对清洁的水进入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生化环节。生化池里有2到3千个生化球,培养消化细菌,水通过S型走,在消化池里大范围的增大水与细菌的接触面积,进行发酵,把鱼粪中有害的,对鱼和蔬菜有害的物质分解掉,形成有益的营养,然后进入生物的培养室,蔬菜经过吸收水里面的养分,最后形成有机蔬菜。

  整个项目包括娱乐区、智能科技展示区、科技研发区。预计今年4月可以实现试运营,11月份全部投产,建成后将年产有机、无公害蔬菜2030吨,年接待农业旅游观光服务3万人。公司执行董事鲍帅表示“达产后,我们农场每年可产值8000万左右,利税1600万,对当地农户提供150—200个再就业职位,对当地百姓有个每月两次的种植讲堂,都是从北京上海这些基地请来的教授和老师,对农业老百姓进行普及。其实老百姓种植类没有问题,只是知识产出量可能没有那么高。

  梦想是勇于筑梦者的旗帜。鲍帅和他的伙伴们相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四平人的饮食方式、生活品质将发生改变。他们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都将使四平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之目标更近。公司执行董事鲍帅说“咱们立志于第一做智慧农业展示区,第二个做智慧农业推广区,第三主要推广方向和食品可追溯的一个溯源区,第四是整个吉林省要做第一家。所以无论是农业推广方向还是农业力度方向我相信我们会在吉林省打出一个比较响的名号。

【 编辑:李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