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结构优化”要地

26.01.2015  19:14

      广西人均耕地仅为1.31亩,低于全国1.36亩的平均水平。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土地供给约束不断增强。全区国土资源部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有效模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国土资源利用新路子。

      念好规划“紧箍咒”,靠调控节约用地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国土资源厅采访,厅长肖建刚的话掷地有声:“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必须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用地调控,走节约集约用地发展之路。

      这些年来,广西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试行)》、《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单位GDP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等相继出台,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范围,严格执行供地政策和用地标准,调动了全区各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桂县是桂林市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该县对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合理框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边界,形成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这几年,通过调整建设用地计划分配方式,该县先后保障了贵阳至广州高铁等重大项目用地。

      记者了解到,至2014年,广西已全面建设完成了各市、县(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仅2014年,广西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全区22个项目的用地规模进行预审论证,就核减用地规模155.96公顷,核减比例达到10.66%。

      2010年3月《广西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发布实施至今,全区共出让工业用地3270宗,面积15186.63公顷,比依照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核定项目用地规模,节约了1687.40公顷建设用地,用地总规模节约了10%。

      创新打造新模式,向“天、山、海”要地

      广西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利用低丘缓坡等方式,“向天要地”、“向山要地”、“向海要地”、“向存量要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岁末年初,记者再次走进来宾市河南工业园西区,但见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栋栋房屋整齐划一。有的厂房里已是机声隆隆,有的厂房虚位以待。

      据市领导介绍,目前该市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为广西之最。从2010年初开始,来宾市就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部采用3层以上6层以下的结构,改变过去单层结构的建筑,建筑容积率提高了2-6倍,相当于一亩土地上“”出了2-6亩土地,达到了“向空中要地”的效果。

      市领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市1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投入使用后,预计进驻企业总投资可达110亿元。按照自治区关于A类产业园区投资强度每亩需达100万元以上的规定,若来宾市按投资强度110万元/亩测算,110亿元的总投资额用地约需1万亩,而现在标准厂房仅需用地980亩,节约土地9020亩,土地节约率达85%以上。

      而兴业县大平山机械产业园则是利用低丘缓坡“向山要地”的典范。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梧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为第一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兴业县榜上有名。

      大平山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近万亩,将全部利用山上闲荒地。通过实施低丘缓坡试点,至今该县共获得了279.35公顷专项用地指标。已开发征用的110多公顷土地中,不占用一分耕地。

      工业“上山”战略还促进了大平山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2亿多元,建成标准厂房3万多平方米,已有50多家企业“上山”入驻。

      记者还了解到,柳州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7家建在老城区的企业实施“退城(区)进园(区)”战略,先后调剂盘活土地216公顷;防城港市推进企沙东岛区域填海造地,可为该市增加20多公里的深水海岸线和近7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资源。投资18亿元开展的西湾海域环境整治工程,亦可通过填海增加建设用地指标230多公顷。

      按照《广西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今年底,全区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面积将从2010年的116.06公顷/亿元下降到60.99公顷/亿元,年均下降9.49%,总体下降47.45%。至2014年10月,广西各地仅盘活存量用地就达到8766.49公顷。

      实施城乡“增减挂”,从统筹合理利用指标要地

      笔直水泥路,联排小洋房,配建小庭院,大方又气派。这是柳州市柳南区山湾村、桐村展现的新面貌。

      山湾村党支部书记谭庆旭的话心存感激:“山村面貌的巨变,得益于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

      2011年,柳南区政府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柳州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出资作为该项目的项目业主,柳南区政府为实施主体,双方以合作的形式在山湾、桐村等5个行政村实施拆旧建新。项目所需资金由挂钩试点中的城镇建新区土地出让金解决。

      据介绍,拆旧区总面积75.77公顷,可复垦农用地64.45公顷。所建新区位于柳州市区,面积为42.66公顷,其中原有建设用地6.0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6.57公顷。

      位于柳江县穿山镇的思荣锰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区已基本废弃。矿区内因采矿留下许多深坑,最深的近70米,还有几十个面积大小不等的泥浆塘。柳江县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将废弃的采矿用地整理复垦为农用地。

      县长田雯说:“目前在项目区获得立项批复后先行使用50%挂钩周转指标,项目验收后,可以申请再使用余下的50%挂钩周转指标,总共可获得129.42公顷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于全县近两年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总量。

      广西国土资源厅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自2009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广西为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国家累计下达广西周转指标6266.67公顷。目前,广西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123个,涵盖了全区14个市66个县(区)。至今全区已使用1600多公顷增减挂钩指标用于报批建新区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市建设用地指标的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