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稳步增长 规模逐步扩大——南宁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
一、单位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1、法人单位五年增长67.1%
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2288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21000个,增长67.1%,年均增长10.8%。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法人单位6579个,比2008年增长43.7%,年均增长7.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5709个,比2008年增长71.1%,年均增长11.3%。
从增减变动看,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4.6%,下降到2013年的12.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85.4%,增加到2013年的87.5%。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的行业是建筑业增长1.5倍,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倍。
2、从业人员增长49.9%
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7.84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55.86万人,增长49.9%。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2.6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总人数的43.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5.2万人,占56.7%。
就业人员增长较快的行业依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倍、2.2倍、1倍。
3、资产总量增长1.8倍
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资产总量为28318.6亿元,比2008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8%。其中: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12.8%,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87.2%。
从增减变动看,全市法人单位资产总量增长较大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2008年的854.4亿元增加到4945.0亿元,增长4.8倍;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由2008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49.8亿元,增长4.4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2008年的544.9亿元增加到2217.0亿元,增长3.1倍。而制造业、房地产业、 金融业和建筑业分别比2008年增长2倍、1.5倍、1.4倍和1.3倍。
二、发展特点突出,亮点频现
1、企业单位增长迅速,对经济发展起到强力支撑作用。
在南宁市基本单位的构成中,企业法人占了近八成,单位总量增量全部是由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性单位提供。2008年以来南宁市企业单位以年均15.8%的速度增长,2013年末达到40488个,5年增加21158个,而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及社团和其他法人单位同比减少66个和92个。企业法人在全部单位中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61.8%上升到2013年的77.4%。
企业法人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动力,其数量的不断增多,保持了南宁市经济增长的活力,提高了经济的自身发展能力。企业快速发展,使南宁市单位类别结构逐步优化,成为支撑南宁市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2、行业布局更趋合理,企业规模大幅扩展。
基本单位占有并配置着重要的人力、技术、资金等社会经济资源,其结构布局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组织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经济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2009年至2013年间,南宁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培育并壮大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各行业单位全面发展,经济结构和行业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
五年间,19个行业门类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两个行业外,其余行业法人单位全面增长(见下表),有8个门类年均增速在10%以上。
各重点行业的企业规模也大幅扩展。工业企业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597.8亿元,增长1.8倍;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增长1.3倍;批发和零售企业资产总计增长1.4倍;住宿和餐饮业资产总计增长1.2倍;金融业资产总计增长1.6倍。
3、新兴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
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服务生产、扩大消费、完善服务项目的需要,南宁市以发展新兴服务行业为手段,不断调整和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一大批新兴服务行业和新型的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并茁壮成长起来。2013年末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7629个,比2008年增长9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341个,增长68.9%。流通企业中连锁、代理、会员制、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传统形式的批发贸易业规模减小,各类超市法人单位发展到58家,比2008年增加29家;软件服务业单位发展到936家,增加689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催生快递业飞速发展,单位数发展到170家,增加了150家。
4、非公经济地位突出,私营、股份制企业大幅增加,公有制企业比重下降,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发展平稳。
五年来,南宁市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增育非公经济的发展,2013年末,全市非公经济企业39276个,增长121.5%,年均增长17.2%。非公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为97%,上升5.3个百分点。
私营、股份制企业大幅增加。2009年—2013年南宁市私营企业以年均13.5%的速度快速增长,五年共增加12837家企业,2013年末南宁市共有私营企业达到27583家,数量是以国有、集体形式组成的公有制企业的22.4倍,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为67.2%,上升了6.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从573家增加到1005家,增长75.4%,年均增长11.8%。随着以私营、股份制经济为重要力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更突出。
相对应的,全市公有制企业比重下降,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企业发展平稳。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纵深推进,南宁市公有制企业大幅度减少,所占比重也明显下降,2009年—2013年间,南宁市公有制企业由1601家减少到1212家,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3.0%,其中国有企业由858家减少到606家,所占比重由4.4%下降到1.5%;集体企业由621家减少到381家,比重由3.2%下降到0.9%。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家企业虽然在数量上比重下降,但在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内仍然拥有相当大的资产,占据着相当大的资源,直接或者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保持着相当大的控制优势。除私营企业外的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企业数量增长较为平稳,单位总量从371家增加到382家。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09年-2013年间,南宁市基本单位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南宁市基本单位的分布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单位的区域分布及发展不均衡,“四上”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企业规模仍需提升,许多结构和比例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善。为了加快改善南宁市基本单位的公布状况,失去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和升级,加速区域间的建设和共同发展,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1、鼓励创业,推动基本单位数量不断增长。 借“全民创业”的东风,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准入的门槛,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高、新、特”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其不断壮大。
2、扩大规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综合竞争力。 目前,全市“四上”占全部企业比重才8.5%,比重偏低,大多中小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在传统行业,没能形成产业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储运企业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应积极培育和激活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小企业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强化创新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致力于观念、技术、金融、人才机制、制度和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创造出一个与时俱进的环境,一个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环境,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为目的,达到优化单位布局与促进经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