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风壮韵三月三”拉开序幕 丰富文化活动等你来

10.04.2016  14:52

  苗族芦笙表演引来游客观看  记者  宋延康    摄

  三代同台传承民间技艺  记者  宋延康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李宗文)春暖壮乡歌如海,八方宾客踏歌来。昨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民委主办的“桂风壮韵三月三——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来自马山、东兰、南丹、灵山等地的鼓手率先敲响壮族会鼓、壮瑶铜鼓和烟墩大鼓,群鼓争鸣,响彻四方。

  在祈福仪式上,伴随隆隆的鼓声,壮族原生态歌唱家黄春艳、蒙骊君领唱对歌,百名“刘三姐”手持绣球齐声唱响《山歌年年唱春光》。歌声中,身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盛装的歌手与舞蹈演员手捧壮锦共同演绎著名山歌《多谢了》,并为到场嘉宾和观众献上绣球、壮锦。

  在接下来的现场民俗展演中,来自广西各地的传承人代表一展身手,民间传统表演绝技——舞龙、打扁担、花婆、彩架、壮族八音等相继登场,苗族跳坡爬竿、彝族打磨秋、壮族天琴、京族独弦琴等一一亮相。游客纷纷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广西各民族民间技艺的独特艺术魅力。

  要想入园,必须扯开嗓子唱起来!百名“刘三姐”和专业歌手、演员在展示园寨门口唱起壮族“拦路迎客歌”,闻讯而来的宾客须通过对歌才能入园。歌声中,宾客们畅饮壮家米酒,沉醉在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浓烈氛围当中。

  进入展示园内,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精巧与神奇,领略丰富多彩的壮乡文化,参与各民族特色体育竞技活动,还能品尝五色糯米饭、油茶等特色小吃,感受“舌尖上壮乡”的独特韵味。

  ■侧记

  三代同台只为传承芦笙踩堂舞

  苗族男子吹奏芦笙,头戴银饰、身穿百褶裙的苗族姑娘围着芦笙队跳起踩堂舞,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昨天的一幕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拍照,芦笙队的队长潘文先带着女儿和外孙女一起现身,格外引人瞩目。

  潘文先今年64岁,他吹奏芦笙的技艺是从父辈那学来的。作为融水东水喷沟这个村子的芦笙队队长,老人将芦笙的技艺传给身边的人。

  男吹芦笙,女跳踩堂。潘文先的女儿潘蓉云和融水的许多女子一样,哪天不跳踩堂哪天脚板就痒。潘蓉云一边做导游,一边参加父亲的芦笙队,7年来,她和她的伙伴们每年大约有一半的天数都会练习芦笙踩堂舞。

  这样的传承一直延续到潘蓉云10岁女儿的身上。小家伙从3岁开始跳踩堂舞,如今已经跳得像模像样。而传承不仅在乡村,更走向大学,队中的女孩曹紫凌如今在广西民族大学读大一,她正带动身边的同学学习芦笙踩堂舞。而这样的传承源自内心的快乐,潘文先说:“一听到芦笙,我一天的心情就好很多,干起活来力气都足很多。

   ■新闻链接

  活动丰富多彩  赶紧“”起来

  在2016“壮族三月三”期间,自治区文化厅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为主题,以首府南宁为主会场,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内涵深蕴的文化节庆活动,让广西民众在欢歌热舞中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原生态表演齐贺佳节

  4月9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群鼓争鸣拉开了“桂风壮韵三月三——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的序幕。

  广西博物馆里同样热闹非常。在接连两天的节庆活动里,来自广西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歌手与来自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歌手同台献艺,游客们还可以亲自体验民族游戏,学习民间技艺。

  壮剧演绎爱国情怀

  4月8日至9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演出的大型剧目——壮剧《冯子材》在南宁剧场演出,让喜欢戏剧的观众大饱眼福。

  音乐会歌颂秀美广西

  4月8日至9日,交响合唱音乐会《春暖花开》在广西音乐厅隆重上演。音乐会汇聚了多首广西历年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赶歌圩》表现了壮乡儿女率真爽朗的性格;《春暖花开三月三》描绘了一幅“奇山秀水搭歌台、欢歌笑语连成海”的歌会即景;《老友》以老友粉为创作灵感,将友情、美食与生活哲理相结合,唱出别样情怀……

  书海中领略壮韵风情

  4月8日上午,自治区图书馆推出“壮族三月三”馆藏文献专题展。展览以自治区图书馆馆藏有关壮族民俗文化文献资料为基础,设置“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发展、文化特性、传统民俗等方面内容,以图文介绍和书目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壮族三月三”的丰富内涵。

  广场舞台觅节日之美

  在南宁,民歌湖成为市民和宾客参与并体验民族特色歌舞的最佳场所之一。“民歌天天演”汇聚了全国14个少数民族同胞带来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歌舞,共同呈现中华民族文化之大美。在龙城柳州,“鱼峰歌圩三月三”特邀云南、贵州等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原生态山歌手及乐团,举办全国山歌邀请赛。在宜州,第七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热闹启动。 (记者  陈蕾)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