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的前世今生
新华网韩国光州7月4日体育专电(记者刘宁 张荣锋)第二十八届世界夏季大学生运动会3日在韩国光州正式拉开帷幕。经过50多年的长足发展,这一有着“小奥运会”美誉的体育盛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运会的诞生
大学生体育运动起于何时?也许没人能够给出具体的日期。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美和欧洲等建立现代大学的国家就开展了全国性的大学生体育竞赛。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各国才建立起国家大学生体育协会。1905,美国组建“校内业余运动员协会”和“国家大学业余运动员协会”(NCAA),此后法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相继成立了全国大学生体育组织。
20世纪初叶,法国人让·珀蒂让有了组织“大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在与他的同胞、“奥运之父”顾拜旦商议后,他决定在这一运动会中不使用“奥林匹克”的字眼。1919年,在珀蒂让的努力下,最早的世界大学生运动组织——“世界学生联合会”(CIE)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成立,他也理所当然的当选了该组织的第一任主席。
CIE成立后,在1923年5月举办了首届世界大学生锦标赛,比赛地点设在法国巴黎,吸引了10个国家的学生参赛。从1924到1939年,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只在夏季举办,直到1928年才在意大利的阿姆皮佐举办了第一次冬季世界锦标赛。
二战的爆发扼杀了大运会的萌芽,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一度陷入低谷。战后的1949年,在卢森堡人施莱默的推动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诞生。FISU成立后就举办了“世界夏季和冬季周”,也就是现在夏季大运会和冬季大运会的雏形。
1959年,FISU和意大利大体协在都灵举办了首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的名字及FISU会旗“U”字旗在都灵诞生。世界大运会规定参赛选手只限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不超过两年的选手,每两年举办一届。
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大运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由第一届比赛7个大项60个小项985名运动员参赛,发展到现在21个大项272个小项近万名运动员参赛。一批世界著名的运动员,像田径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篮球运动员拉里·伯德等从世界大运会走向奥运会领奖台。到现在为止,共举办了28届夏季大运会和27届冬季大运会。
大运会的“中国情结”
从大运会诞生起,中国就与它结下难解之缘。
1959年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就派代表团参加了部分田径项目比赛。1975年,中国大体协被接纳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从1977年第九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此外,中国还承办了两届夏季大运会和一届冬季大运会。2001年,第二十一届夏季大运会在北京举行,10年后,深圳承办了第二十六届夏季大运会。2009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大运会在哈尔滨举行。
空前挑战
近年来,在职业化、商业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一些顶尖运动员因世界大运会没有可观的出场费而开始放弃参赛,使得比赛吸引力大打折扣。而随着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员逐届增多,世界大运会的承办费用也越来越高,让承办城市越来越难以承受,世界大运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1月6日宣布,由于难以承担办赛成本,放弃举办2019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2013年11月选择巴西利亚为2019年夏季大运会的举办城市,当时巴西利亚的竞争对手,阿塞拜疆的巴库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均宣布退出申办。此前大冬会也刚经历过“弃办”风波,原本定于2013年初承办第26届大冬会的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突然于前一年宣布放弃,意大利的特伦蒂诺紧急接手,赛会也被迫推迟至当年12月举行。
尽管国际大体联此后已重启2019年夏季大运会的申办,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城市公开表示有意愿举办这一赛事。确定第30届大运会的举办地,将是国际大体联接下来所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