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长发村”:瑶寨美女 生财有道
摘要提示: 中新社桂林1月18日电 题:天下第一长发村:瑶寨美女 生财有道 作者 杨陈 腊月临近,地处岭南深山之中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寒意袭人。清晨时分,寨前的金江河缓缓流淌,周围的群山云雾缭绕,...
中新社桂林1月18日电 题:“天下第一长发村”:瑶寨美女 生财有道
作者 杨陈
腊月临近,地处岭南深山之中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寒意袭人。清晨时分,寨前的金江河缓缓流淌,周围的群山云雾缭绕,犹如梦境。这里是通往龙脊梯田的必经之路,也是闻名中外的红瑶“天下第一长发村”所在地。
上午9时许,旅游公路上尚且车流稀少,村民潘秀香已经在屋旁的竹棚下生火起灶,准备猪食。潘秀香的梳妆格外讲究,红瑶服饰在身,1米多长的头发被精心梳成一个乌龙盘发,脸颊还泛有淡淡的胭脂红,与其他地方干农活的村妇朴素打扮大相径庭。干活的时候,尽管手脚麻利,但她还是十分注意,担心弄脏了衣服。
潘秀香告诉记者,当天轮到她们小组当班,她现在是忙里偷闲干点农活,待会儿游客来了,她还得上台表演瑶族歌舞。舞台就在离她家十几米远的竹楼里。
与潘秀香同组的潘莲凤,头发长达2.1米,也是该村头发最长的红瑶女之一,在表演中负责长发展示。
潘莲凤指着头上的长发说,“从6岁开始,我所有的头发都在这头上顶着,分为三股。一股是头上原本的头发,一股是18岁时剪下的头发,还有一股是平时梳洗时落下的头发,都盘在一起。”
话语间,潘莲凤站上一个一米多高的高台,随着头上的头巾渐渐解开,乌黑的长发滑落,如同瀑布,引得周围不少游客上前合影。拍照结束后,只见她不用牛筋不用绳,仅是以自己的头发相互缠绕,不到1分钟便将2米多的长发盘好。
潘莲香说:“在黄洛,长发寓意‘长命富贵’,头发越长,福气越多。盘发是红瑶女从小必学的功课。表演时是为了方便游客拍照,才放慢了动作,盘发大概5分钟左右。”
如今在“长发村”,不仅本村的红瑶女各个顶着一头长发,就连不少外地嫁入的瑶家媳妇也入乡随俗留起了长发。随着黄洛瑶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入“群体长发之最”后,长发已不单是民族传统,也成了当地民众发展旅游的生财之道。
黄洛瑶寨村委主任潘大年介绍,目前黄洛共有88户348人,其中头发长达1米以上的妇女达80多人。由于交通闭塞,地处山区,当地村民的生活一度艰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依靠长发这块“金字招牌”发展旅游开始,瑶胞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刚开始村民自发为游客表演瑶族歌舞,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一场演出每人才分到8角、1元钱。后来大家经过协商,88户村民分成了三个演出小组,每天轮流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打油茶、梳洗长发。最忙时,一天大概要演出十几场。2014年全村仅歌舞收入就有180万,旅游旺季演员每月可有千元收入,淡季也有百余元入账。”潘大年如是说。
中国自古以来的“男耕女织”文化在长发村也得到了延续,改成了“男种女舞”。据了解,在黄洛无论男女,外出打工的人幷不多。他们大多过着男人种植百香果、罗汉果,女人表演歌舞、售卖旅游手工艺品的生活。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也可达6000元人民币左右。
今年81岁的潘凤宣已是四世同堂,家里的“娘子军”们均保持着留长发的习俗。平日里,孙女们为游客表演瑶族歌舞,她则在女儿的陪同下卖些自制的瑶绣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桂林乃至龙胜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到此游玩的外国游客也逐年增多,潘凤宣还专门学起了英语,成了不折不扣的“潮人”。“就学了几句,Hello之类的,用来打招呼,偶尔跟他们讨价还价也没问题。”已是耄耋之年的潘凤宣说起自己的英语水平,羞涩中又带有几分骄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