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攒钱国外花成时尚 国人奢侈品消费76%在境外
奢侈品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最新发布《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买家。
国人奢侈品消费76%在境外
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约合6400多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而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达到创纪录的2320亿美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2014年在本土消费额明显下降,为250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中国奢侈品市场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比重由2013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1%。
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却进一步加强。报告中称,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连续第五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出境游人数由2010年的5300多万人到2014年的1.17亿人,且人均境外购物消费达632美元,为全球最高,主要是奢侈品消费。而2014年中国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量为810亿美元(全球为1060亿美元),说明大约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长。
财富品质研究院称,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被奢侈品牌抛弃。因为出境旅游人数暴涨以及国内外奢侈品价差的存在,消费外流进一步加剧,于是,重视中国消费者,但是不重视中国市场,成为很多国际品牌管理者目前的普遍心态。
此外,假货也是很多品牌放弃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财富品质研究院调研发现,奢侈品假货的市场可见度是真品的6倍以上,即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奢侈品牌,大部分是假货。假货对于奢侈品牌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因为最初的没有作为,现在已经无法作为。
国内挣钱国外花成时尚
随着中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出境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很多人出境时,醉翁之意不在“游”,尽在淘宝购物上,他们把在国内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方地甩在了国外的商场里。最近刚从韩国济州岛旅行归来的白领小陈向记者透露,她出境旅行费只有几千元,购物却花掉了2万多元。有多次出国经验的北京市民老姜表示,自己在境外旅行时,不是赶路,就是在购物。
全球最大的退税运营商环球蓝联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称,中国游客去年在世界各地免税店购物增长将近1/3,占免税店购物总金额比率近27%,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游客巨大的消费力为目的地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仅以非旅游热门国家新西兰为例,中国游客2012年就为其贡献了6.51亿纽币的收入,而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这一数字更是升至8.69亿纽币(约合46.6亿元人民币)。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内需不振的背景下,中国游客无疑成了各旅游目的地国的“财神爷”和“香饽饽”。各国纷纷出招巩固中国客源: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呼吁建造中国主题酒店;法国内政部长提议中法警方联手行动保护中国观光客;伦敦市长则直接在BBC表示,如果不尽快放宽对华签证,英国人的生意就会被巴黎抢去。
为何国人喜欢在境外购物?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国内外产品的品牌和质量有所差别是重要一点。
“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产品确实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很多出国购物的人是冲着高端商品乃至奢侈品去的,这部分商品很多款式国内没有,或数量极少,这是造成消费外流的一个原因。”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任何消费行为而言,价格永远是最敏感的因素。如果类似商品国内外价格差大于交通成本,消费者自然选择去国外购买,这造成很多出境游客明知自己买的是 “Made in China”,却仍趋之若鹜。在北京某旅行社工作的刘女士对记者直言:“那些出境购物的游客,就是冲着国外免税商店的商品比国内便宜很多才去的。”
人民币升值也让国人更敢于出境豪掷。“人民币升值无疑增强了国内消费者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中国人更愿意在国外花钱。”天津财经大学国贸系讲师杨珍增说。
专家指出,国内消费体验及服务业水平较国外尚有差距,部分人缺乏文化自信以及对洋货的崇拜心理,亦是出现“肥水外流”不容忽视的原因。
消费“回归”拓渠道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增长动力正在由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专家指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要挖掘、调整、引导居民的消费需求,要采取多种措施让外流了的“肥水”从海外回流。
业内人士建议,首先,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尽快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让中国创造向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中高端移动,切实提高产品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
其次,要加强流通体制改革。“造成国内外商品价格差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商品流通环节过多,加价过多,最终将高昂的流通成本反映到商品价格上,导致缺乏竞争力。因此,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建立厂商直营模式,对内加强自身品牌与商业模式建设,对外团结联手,与外资品牌的高级代理商乃至品牌商直接谈判,从而尽量减少代理层级和流通成本。”赵萍表示。
有关专家认为,应利用好国际贸易规则,积极斡旋,促使发达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高创意产品的出口限制,拓宽传统贸易渠道,让更多国外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就能买到高端的外国商品。
[责任编辑: 向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