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消委会支招“双11”如何防范促销陷阱

09.11.2015  18:02

  新华网南宁11月9日电(邹婷玉、李佩霞)由于去年各大电商“双十一”促销活动销售火爆,今年各大实体商场、百货也纷纷以“双十一”为噱头进行各种打折优惠活动,许多消费者已准备好疯狂“扫货”。那么消费者如何在这些线上线下推出的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中,避开消费陷阱,做到全面考量、理性消费?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防范促销陷阱,做到理性科学消费。

  一是提防低价陷阱,下单前货比三家。“双十一秒杀”、“双十一低价”、“双十一特价卖场”等类似的低价促销是商家常用手段,消费者不要轻易被低价所迷惑,低价很可能意味着商品质量“缩水”。消费者可以比较实体店和电商的促销价格,看看是否真低价,再下单。此外,先提价再打折也是电商和实体商场促销常用手段,消费者需擦亮眼,留意商品促销前价格,是否真实享受到商品的折扣。

  二是理性对待广告营造出的热销假象,杜绝囤货。“双十一”期间,商家往往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广告,特别通过轰炸式广告营造出热销的假象。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表面宣传,而要过滤掉带有误导性的宣传用语如“已卖千万件”“明日涨价”等;注意查看商品的描述和实拍图,详细了解商品的性能、质量、型号、数量等信息;其次,注意查看电商的信用评价和买家购物留言,不要盲目贪图便宜而去购买或囤积商品。

  三是防范微信朋友圈微商,采用第三方担保支付。由于大部分个人注册的微商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进入门槛低,建立的好友也不一定是实名,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统,一旦出现纠纷,其就可以直接删除好友或者更换账号逃避责任。因此,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支付时,千万不要通过个人账户转账、微信红包等方式,建议采用第三方担保支付。

  四是注意商品的售后服务,保留好消费订单信息、发票凭证等。网购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常会遇到取证难、认定难、维权难等情况,因此消费者下单前要注意了解商品的售后服务,如是否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全国联保还是店铺保修、是否收费维修、保修期间来回运费由谁承担、保修范围及时间等情况并截图保存,此外,包括相关商品规格、型号、功能和价格等信息页面,商品交易(订单)页面也要及时取证,保留聊天记录,以便发生问题后向工商部门或消委会进行投诉维权。(完)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