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59个村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9.04.2015  10:15


图为挂牌仪式现场。 杨志雄 摄

图为民族歌舞表演现场。 杨志雄 摄

图为民族歌舞表演现场。 杨志雄 摄

   中新网三江4月28日电 (记者 杨志雄)雄伟的鼓楼,精致的风雨桥,连绵的吊脚楼,幽雅的井亭....。.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喜爱侗戏、多耶、讲款,原生态的侗寨格局与独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完整的侗寨文化体系。

  4月28日,冠小屯村民吹着芦笙,唱起侗族大歌,跳着多耶舞,摆上“百家宴”,与各界嘉宾共同庆祝冠小屯被授予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

  中共三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唐利林介绍,冠小屯距三江县城27公里,居民住房以木质吊脚楼为主,民风纯朴,民族风情浓郁。近年来,该屯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在生产发展、村寨建设、旅游开发、特色民族建筑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桂北木楼民居消防工作示范点、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济健当日出席挂牌仪式介绍,自2009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部署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广西结合各市县实际,在全区74个民族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将69个村寨列为试点。经评审,广西共有59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共命名340个),并予以挂牌,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黄济健介绍,2009年至2014年,广西自治区民委共安排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在试点村寨实施村屯道路、人畜饮水、特色民居改造、民族文化设施等项目,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寨档次。经过改造,一些村屯突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新风貌,有的依托民族传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成为民族风情浓郁的生态农业村,开辟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三江县根据侗族群众家家户户会做油茶的特点,引导民族村寨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油茶种植面积约6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靖西县旧州依托当地壮族妇女擅长缝制绣球的人力资源优势,发展绣球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绣球之乡”,年产刺绣工艺品20多万件,年创收270多万元,产品远销欧美国家。

  此外,广西还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开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工作,抢救和保护了一批濒危的文化遗产,并打造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较强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如三江县的《侗族大歌》、《坐妹》,龙州县的龙州“天琴”,东兴市的京族“独弦琴”等。

  广西自治区民委表示,为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广西59个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挂牌工作。广西将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乡村旅游、“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原则,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完)

南宁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开班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3月20南宁新闻网
南宁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玲 通讯员 黄南宁新闻网
2016年广西教育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陈媚 通讯员 冉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