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生甩不掉的影子作业:每天过得像“打仗”

09.11.2015  22:32

 

  小学生甩不掉的影子作业  

  留作业,家长苦 不留作业,家长更苦  

  □“还以为不用写作业,原来少写一样都不行”  

  □“现在拼的就是家长,谁盯得紧、咬得住,谁的孩子成绩就能上去”  

  □“没作业确实不行,大家都学那么多,我们也得赶上大流啊” 

  儿子潼潼上“黑榜”了!这几天,天津小学生家长陈晓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潼潼上小学一年级还不到两个月,课堂练习的成绩在班里竟然垫底了!陈晓娟赶紧找原因,发现问题出在了作业上!“不写作业,课堂练习当然考不好!”有位家长一语道破。

  陈晓娟这才恍然大悟。孩子上学以来,学校一再声称严格遵守“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教育部规定,没有书面作业,原来,这些话只能听听而已,不能当真。

  近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家长抱怨,与以前的“留作业”相比,如今小学的“不留作业”,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让家长更加痛苦纠结。

  明明说不留作业  

  少写一样都不行  

  潼潼的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布置些练习测试,然后很“负责”地把全部满分的卷子和部分低分的卷子晒到班级微信群里,让大家“学习学习”。

  满分名单里总没有潼潼,陈晓娟安慰自己,“小男孩粗心挺正常的。”可这次,陈晓娟才瞄了一眼班级微信群,心里就咯噔一下,那个得77分的卷子上,不就是儿子歪歪扭扭的字吗?

  随后,老师又补了一句:“今天的卷子咱班12个满分,95分以上的占30%,近70%的孩子都在85分以上。其他孩子继续努力!希望就在眼前!

  这话顿时让陈晓娟觉得无地自容。而老师下面一番话更是让她倒吸一口凉气:“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成绩差异那么大?主要就差在家庭教育上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实行“严控中小学生作业量”的“减负令”,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

  潼潼的班主任老师也一再在班级群里反复强调,“我们不留作业”,陈晓娟起初还挺高兴,觉得“减负”落到了实处。

  私下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家长后,陈晓娟这才醒过闷儿,原来老师每天发到她手机“e校通”上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是作业。比如,“请督促孩子练习并能写出今天课堂上学的3个复韵母和8个字”“练习并记住课上学习的英语对话”“有能力的孩子用‘一图四式’来表达6+4=10的内涵”……

  乍一看,好像哪一项都不是要写的作业,可实际上,要完成老师的每一个要求,都得下不少功夫。“还以为不用写作业,原来少写一样都不行!”陈晓娟说。

  北京家长田晖在女儿上小学一个多月后也发现了“不留作业”的真面目,“老师虽然说作业和练习都是自愿完成的,但孩子只要写了,第二天老师就会奖给小星星。数学、语文天天都有小测试,不管是默写拼音、生字还是口算,孩子平时如果不天天回家练习,根本过不了关,只能默默看着老师给得满分的同学拍照、晒在微信群里。

  田晖说,老师还不如明明白白留作业呢,现在家长自行掌握作业量,难免有些好强的人会给孩子加码加量,结果把全班的负担都加重了。

  田晖女儿的班里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国庆放假前,语文老师对孩子们说,自愿默写一页拼音就可以得一个小星星,假期结束,班里有孩子一下子领了20多个星星,田晖女儿只得了5个。小姑娘不服气,回家一口气默写了6页拼音。

  为让孩子能“领跑  

  每天过得像“打仗  

  这些隐形的作业,让家长又爱又恨:一方面帮家长指出一条“赢在起跑线”的“秘笈”,似乎“多写多练,成绩就好”;另一方面也“”得家长为之揪心不已、疲于奔命,因为“总有人比你更拼”!

  女儿上小学这俩月,在班里得的“表扬星”能排到前5名。为这,北京小学生家长王丽卿感叹,每天的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

  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做早点,然后叫孩子起床,洗漱、穿衣、吃饭……趁孩子吃饭的功夫,插空随便收拾一下自己,胡乱塞几口吃的,就争分夺秒把孩子送出门。下班时间一到,她便第一个冲出办公室,把孩子从姥爷家接回自己家,做饭、吃饭、收拾碗筷之后,就开始跟孩子的作业“玩命”。

  在她眼中,这时候一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因为其他的忙碌都是体力上的;而孩子的作业,则必须集中一家人的智慧和心力才能做得“漂亮”。

  晚上7点开始,孩子一笔一画地在本子上默写今天课堂学的拼音和汉字;王丽卿则一边给孩子做明天上课要用的字母卡,一边“绞尽脑汁”按照老师要求编小儿歌帮助记忆。

  抄完生字,王丽卿赶紧检查,“都对了!明天上课别写错了啊!”她嘱咐道,在生字本上签了名字。又让孩子把卷子上的错题做一遍,签名。然后拿出新做的字母卡,用自己刚编的儿歌,教孩子每个念了5遍。

  随后她掏出手机,扫出老师发在群里一个二维码,这是今天要求听的英语录音。她让孩子跟读了两遍,又让孩子把书上一小段歌谣背诵下来。老师还要求“要边唱边表演”,特别指出:“把动作做漂亮!”看着孩子边咿咿呀呀念叨,边乱比画动作,王丽卿有点茫然,怎么才算“动作漂亮”呢?

  还有一页数学作业,都是计算题,孩子完成得挺快。王丽卿看了一遍,错了两道,改!这时候,孩子爸爸已经把课堂测试的错题抄好了,让孩子重做,签字。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作业总算写完了。

  接着,陪孩子练琴一小时,已经9点了。孩子打了几个哈欠,说,“妈妈,我还想玩会儿手工。

  王丽卿有点心疼,但还是点了点头。才不到7岁的孩子,总得有点自己玩的时间吧。

  等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收拾完毕,王丽卿也困得不行了,“有时候自己没刷牙没洗脸就跟着一起睡了”。王丽卿说,自己每天都挺焦虑的。虽然老师说很多作业都是自愿完成的,“但是大家都在做,谁敢落下?”她生怕因为自己疏忽,让女儿失去领先的优势。“现在拼的就是家长,谁盯得紧、咬得住,谁的孩子成绩就能上去!

  黎媛媛在一家机关单位工作,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她和孩子每天晚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要完成老师发的作业要求,一晚上就全搭进去了。”她坦言,老师在留作业时往往会指出,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有能力的孩子”选做的。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差,人家做了我们也应该做,造成孩子的作业“似乎总也写不完”。

  学校真的没作业  

  家长心里更没底  

  这种攀比和焦虑像一种传染病,在家长之间快速蔓延。

  天津小学生家长李倩,女儿刚上一年级。这些日子,她总是问自己,当初给孩子选择这个学校到底对不对?

  孩子上学前,李倩曾想着把自己现在住的房子卖了,再贷点款,买个热门小学的学区房。

  可今年起,天津严格执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也就是说,无论上哪所小学,升初中时都是通过电脑“摇号”。李倩认为,“那就没必要择校啦,在哪儿上都差不多!

  她家片内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学,前年换了个年轻校长,提出的口号就是“快乐学习”,李倩挺欣赏这一理念的,“孩子的天性不就是玩吗?

  上学这俩月,孩子放学回家真的没什么作业,一些抄写的作业通常在学校就完成了,唯一一次让家长协助完成的英语作业是“唱一首英文歌并录成微视频”。

  最近,她和孩子几个幼儿园同学的父母聚会聊天,发现几乎每个刚上学的孩子回家都得完成半小时到1小时作业,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刻煎熬得她坐立不安。

  “没作业确实不行,大家都学那么多,我们也得赶上大流啊!”她赶紧给孩子报了英语和国学的课外班,心中的大石才算是落地。

  和李倩一样,一旦老师真不留作业了,不少家长心里更不踏实。

  北京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吴越,已经给孩子买了语数外三科的练习册,“每天回家督促孩子做做练习,得把基础打扎实了”。她跟一些高年级学生家长沟通后得出结论,一、二年级必须得给孩子培养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的习惯,“要不三年级以后作业一下子多了,孩子根本不适应”。

  吴越说,自己去学校附近的教辅书店买练习册时,书店老板还笑话她太“后知后觉”了,这么晚才来买。据说,像《黄冈小状元》这样的“经典”练习题,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做,“就你不做,肯定不行啊!

  评价指挥棒不改  

  孩子就玩不起来  

  每天围着孩子的作业忙得团团转,家长们私下里怨声载道:“这些作业分明是给家长留的啊!”“现在的老师什么都不管,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了!

  朱颖当了10多年小学老师,在她眼中,十几年来,作业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变的只是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以前我们每堂课后,也要求孩子回家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并请家长督促。”朱颖说,只是从前,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时候只有通过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家长才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内容。

  “其实每次家长会后一段时间,往往会感觉到学生有些改观,能看出是家长回去督促学习的结果。”但这种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现在不同了,有了QQ、微信、校讯通等即时通信方式,老师每天都能将教学的进度、学生的表现等全部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都有通知和反馈,大家全都能看见,家长也喜欢比较,就会感到紧迫和焦虑。

  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让孩子完全不写作业,又能学到知识呢?

  在天津一所知名小学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王老师说,现在教育部门规定“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对老师确实提高了要求,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就把知识全部学会?

  “人的记忆是有曲线的,这是教育规律。”王老师说,课上学会了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掌握了,学习应该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每天家长陪孩子回顾一下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特别是在孩子刚上小学的前两年,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他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复习,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复习旧课、预习新课”的学习习惯。

  “作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孩子也各有差异,不该一刀切。”王老师说,比如今天教了5个生字,有的孩子全记住了,有的孩子回家就忘了2个,“那么家长可以问问孩子记住了多少,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抄写多少遍。

  但家长不这么认为。田晖说,从评价方式上看,老师还是鼓励学生回家多写多练,练得越多,老师给孩子的奖励就越多。而且,表面上看,小学一二年级考试不许打分,不允许搞成绩排名,但事实上,老师会暗示家长,多少分以上算“”、多少分以上算“”,每次单元测验的成绩都要计入期末成绩,只有每次考试都是“”的学生才能参评“好儿童”。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说到底还是指挥棒的问题,只要成绩仍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老师和家长就不可能真正放松。

  北京一位家长则感叹,连习主席都说“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可见在中国让孩子“”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本报记者 胡春艳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