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小记者联袂游民博 “邂逅”广西少数民族风情

03.08.2016  21:36

小记者正在欣赏少数民族服饰。 陆慧玲摄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刘治理  实习生陆慧玲)“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截至目前,广西发现了从春秋晚期到清代末叶各个时期的铜鼓,种类齐全,数量达到两千面以上,铜鼓拥有量为世界之最。”7月29日,广西民族博物馆迎来了与往日不太一样的客人。湘桂两省区的小记者走进民博,近距离接触最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展品。

那个大大的鼓面中间为什么有一个太阳呀?”在看到有“世界铜鼓王”之称的北流铜鼓时,面对这个比自己大上几倍的“庞然大物”,小记者们一边交口赞叹,一边仔细观察鼓上的花纹,并向博物馆讲解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原来,太阳纹是铜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饰纹,象征着古代少数民族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对风调雨顺、谷粒丰收的渴望。“哇,原来鼓上的花纹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在听完讲解员的解释后,一位来自湖南的小记者感叹道。

在“五彩八桂”展厅的入口处,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串动听流畅的对广西民族构成的介绍。“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十二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居第一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究竟是谁在给小记者们做介绍?透过由小记者组成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可以看到中间站着一个与小记者年龄相仿的女孩,正是她在流利地给大家讲解相关少数民族知识。

小记者们安静地听完小女孩将近3分钟的脱稿讲解后,不禁鼓掌表示佩服。被围在人墙之外,没能看到小讲解员真容的小记者甚至幽默地说:“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个机器人,讲得实在太完美了!”其实,这名小讲解员名叫张楚宜,今年十岁,通过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而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小讲解员。让人惊讶的是,当天的讲解志愿者里,还有曾经参加过小记者的黄伊曼和卢柳妍,他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师弟师妹”们。

参观学习时,让小记者陈依晗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是瑶族服饰:“原来他们在不同日子穿不同的服饰,那件瑶族婚服真的太美了!”另一名来自湖南的小记者则对苗族人所居住的吊脚楼模型念念不忘:“我觉得那些房子很有民族风味,这是我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的。”带领小记者参观博物馆的讲解员表示,让小朋友近距离接触实物,给他们普及民族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不忘“”,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