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柳州纵深改革路 昔日"八大金刚"变"三大支柱"

08.12.2014  11:48

昔日“八大金刚”今变“三大支柱”

工业柳州的纵深改革路

          今年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称柳州市国资委)成立十周年。十年间,柳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值此之际,本报为您聚焦柳州国企改革的滥觞、深化和未来之路,观察大浪淘沙之后,柳州国资国企改革给今日柳州生活带来的变化。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辜丽娜 

        说起柳州工业,老柳州人心中响当当的“八大金刚”,是当年8家国有工业企业的代名词。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柳州的国企改革在工业企业开始,如今时移世异,汽车、机械、冶金已成为柳州工业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代表企业也建立起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这一变化更多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柳州国有企业告别散乱格局、走向优势纵深的改革之路。

        1980年代

        改革初始

        时间回到1985年。那一年,柳州市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1980年不变价),柳州因此跃居国家主要工业城市行列。据国家统计局当年对全国324个城市的统计,柳州市的工业总产值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中,位列第1;在中南五省、自治区80个城市中,仅次于广州等5个城市而居第6。在那一段时间里,柳州市电扇厂、两面针牙膏厂、柳州开关厂等国企被柳州人誉为“八大金刚”。

        “那时候真可以说柳州什么都产。”今年50岁的齐先生,曾是原柳州市链条总厂的一名职工。他说,那时候自家和亲戚家用的牙膏是两面针牌,喝水的杯子、洗脸的脸盆是搪瓷厂生产,床上铺的是灯花床单,天花板上的双马牌电扇送来凉风,后来到90年代初,齐在广州搞运输生意,第一台车还是回柳购买的五菱牌微型车。据《柳州市志》(第二卷)(下简称“市志”),1985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676家,国有企业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冶金、化工、纺织、轻工、机电工业等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

        不过在1984年,柳州市已被列为全国72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展以工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随后的2年中,普遍推行城市企业经营责任制,将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业改革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