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6?51′-107?23′,北纬23?50′-24?23′,大部分海拔在400至800米之间,全年平均气温20.8℃,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的气候和广阔的山坡土壤条件,给巴马油茶产业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巴马县已是桂西油茶主要产地之一,更是“世界长寿之乡”山油茶加工供应之地。巴马山油茶历史悠久,享誉全国。它的特征亮晶透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绝好的绿色食品,并具有降血脂、减肥、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等特殊功效。近几年来,巴马山油茶不仅远销国内外,而且已成为巴马特产珍品受游客青睐。
一、巴马油茶资源现状
(一)油茶规模。巴马县现有油茶总面积31.48万亩,占全县林业总面积233.1万亩的13.5%;按照油茶产期划分为:产前期有3.14万亩,约占油茶总面积10%;初产期有1.68万亩,约占油茶总面积5.3%;盛产期有24.2万亩,约占油茶总面积76.9%;衰产期有2.46万亩,约占油茶总面积7.8%。
(二)油茶分布和种植模式。巴马油茶主要分布在所略乡、燕洞乡、那社乡、巴马镇、甲篆乡、那桃乡。而所略乡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油茶树产果率和油茶籽出油率都比其他乡镇高,仅该乡就种植油茶约有14.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5.4%。巴马县种植油茶模式,九十年代初以前几乎是农户自培油茶树苗,自发种植,自行管护,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有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在走粗放的农户自种自管自收自榨自卖模式。2005年以后才有公司自己承包土地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效果明显,然而所占全县油茶总面积仅有5%左右。
(三)年油茶生产油茶籽总量。据笔者深入了解,油茶产果,具有大小年结果的生产特性,“大年”产果要比“小年”产果约多一倍;而老品种油茶树结果也比新品种(软枝油茶)结果约少20%,根据这种情况,“大年”油茶结油茶籽亩产约120斤,“小年”油茶结油茶籽亩产约60斤;故而近三年来,巴马县年产油茶籽总产量大概在0.726万吨至1.452万吨;按巴马历年每百斤油茶籽出油率22至26斤计算,平均年产茶油总量约2614吨,对于要比较当年油茶产量是否增长,只有用大年跟大年,小年跟小年相比,才具有可比性。
(四)油茶生长周期(笔者调查油茶生产周期是指油茶挂果期)。巴马油茶分老品种和新品种,新品种统称软枝油茶。老品种油茶生长周期约在40年,一般种植八年后挂果,到第十年进入盛产期。而新品种软枝油茶生长周期约25年,一般种植5年后挂果,到第八年进入盛产期。近几年来老品种油茶已逐渐向低产林改造发展,但仍然还占全县现有的油茶总面积约61%,低产林改造工作任重道远。
二、巴马发展油茶产业措施和成效
巴马油茶产业发展到今天,除了农户自觉种植和管护外,还与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分不开。
(一)建立油茶种苗良种培育基地。为了达到油茶低产改造和扩大种植种苗自产自销,并确保油茶种苗质量,2009年巴马县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在全区范围内采取建立定点采穗圃、定点育苗的办法,争取到河池市油茶种培育基地落户巴马,由县国营民安林场负责实施,主要培育岑软系列油茶品种嫁接苗和岑溪软枝油茶实生苗等优质油茶苗,规模已达到每年可出圃油茶苗40万株,为巴马县发展油茶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了优质保障的苗木。
(二)建立油茶造林示范点。巴马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结合巴马生态旅游建设现状,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步伐,先后在本县的那桃乡那桃村、那敏村,所略乡坡晚村、所圩村、局桑村、平六村,巴马镇设长村,百林乡阳春村建立了多个油茶示范林,每个示范点面积在300亩以上,通过油茶林示范点建立,调动了面上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从2009年至2013年,全县共新植油茶面积2.4万亩。
(三)制定优惠政策,集中资金扶持。巴马县在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首先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近几年来,巴马县争取到中央、自治区拨给油茶专项资金不低于三千万元,而且每年自治区林业厅另外安排新植油茶面积3000亩,每亩给予补助300元。其次,凡在巴马县规划的三个区域内种植的油茶,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优先安排退耕还林指标。第三,凡是在2009年至2010年种植油茶林连片达50亩以上的造林户,县财政给予每亩补助200元,仅该项就补助造林户210万元。
(四)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从2010年以来,巴马县部分油茶林已进入衰产期,为了提高油茶林亩产产量,巴马县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对衰产油茶进行低产林改造。笔者调查统计,截2014年10月止,全县已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达1.45万亩,占全县油茶林已进入衰产期总面积58.94%,累计投资额达1100万元,为保持油茶产值大县打下良好基础。
(五)培植油茶产品加工企业。 近几年来,巴马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三家以加工油茶产品为主的公司,其中有两家公司已采取经营模式:一种是公司承包租用群众土地自种油茶,自产自销;一种是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油茶,生产出的油茶籽全部由公司收购。通过这样运作,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当地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但有效保证公司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给巴马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
三、巴马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守旧,缺乏科学经营。长期对油茶生产经营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油茶林不更新复壮,修枝整形、垦复施肥,病虫防治等措施,大部分农户的油茶林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导致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偏低。
(二)缺乏科学管护。由于长期粗放管理,油茶生产水平低,导致农户爱管不管,目前出现油茶生产“低效”现象:一是油茶品种混杂,良莠不齐,良种率低;二是种植密度大,树体交叉,林分严重加快老化;三是病虫危害严重,茶树林加快衰败等。
(三)油茶植树和管护投资大。油茶造林标准高,投资大,上级补助低,本级财政资金不足,企业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限,造成扩展种植和低产林改造进展缓慢,影响油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据测算,要营造一亩标准油茶林,需要投资1500元以上。同时,按科学管护也要投入不少资金,但到目前为止,农户还是在走零投资管护。
(四)经营模式还处在小范围。巴马油茶种植主要是群众自发造林,社会团体、企业参与发展油茶产业还处在雏形阶段。
四、 抓好巴马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结合发展巴马长寿养生的优势。充分利用发展巴马生态旅游机遇的优势,把发展巴马油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和实现生态旅游来抓,采取强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巴马油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保持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的覆盖率,保证油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
(二)加强整合资金投入,确保发展油茶产业资金到位。广泛宣传,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和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发展油茶产业的投入,形成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证发展油茶产业顺利运行。
(三)加强品种改良和低产林改造力度。以林业主管部门为牵头单位,形成各部门宣传、多部门指导,给农户充分认识油茶产业经营的科学理念,积极投入油茶品种改良和低产林改造工作中;林业部门要负责提供优良油茶品种和实施低产林改技术,保证有求必应,达到改变普遍存在的“低产、低效”现象,实现“增产、增效”目标,推动全县农户积极种植油茶的高潮。
(四)加强科学管护,实现亩产增收。常言道:“三分种植,七分管护”,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的林业部门,要走出去,综合各地方油茶生产管护经营经验,形成一整套油茶生产经营管护办法,制成宣传小册子,送到千家万户,充分激活农户对油茶生产经营管护的积极性,改变长期不修枝整形、不垦复施肥、不防治病虫等粗放管护,使油茶生产经营自然形成常态化科学管护,实现油茶亩产增收。
(五)加强政府引导,大力培育多种经营模式。根据现有公司自己承包土地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政府应大力倡导,以“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运作,形成长效多样化经营生产模式,有效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六)加强品牌意识,促进优势产业增量提质发展。首先要注册“巴马山油茶”商标。使其上市到国家法律保护范畴;其次要利用巴马长寿品牌来营销,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的产品品牌;第三,要严防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巴马山油茶的特产品牌,促进巴马油茶产业增量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