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是否退欧将上演欧洲大博弈
7月1日,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认,希腊没有偿还15.5亿欧元贷款,成为史上首个债务违约的IMF发达国家。而随后的7月5日,希腊全民公决再次否决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救助条件,希腊“退欧”似乎已经命悬一线。
希腊危机
暴露欧元区致命弱点
2009年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希腊历届政府在多次债务危机中倒台,但无论谁上台,都无法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现在不惜采取拖延甚至赖账的策略,特别是近半年来,希腊无法真正被欧元区援助机制承接,与欧元区的博弈进入了白热化。6月30日,希腊2450亿欧元救助计划的欧元区部分到期,而希腊政府需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5.5亿欧元贷款也同日到期,这导致希腊既无法从国际债权人那里得到新的资金,也无力偿还这笔资金,希腊违约既成事实,市场预期希腊债务违约很可能进一步导致“退欧”风险失控。
希腊债务危机在当前的欧洲似乎“无解”,因为希腊危机暴露的正是欧元区自身的致命性弱点:欧元区内部长期存在的严重失衡——外围国家经常项目赤字与核心国家经常项目盈余,也就是大量储蓄从核心国转移到外围国,造成外围国家借债过度,形成债务积累。上世纪90年代,德法等西欧国家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趋势,实体经济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资产报酬率降低,国内需求不足,这导致了大量廉价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向希腊等南欧国家,欧元区扩张也因此持续加速。
欧元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将其生死存亡寄托于一个悖论之上:一方面,欧元区的稳定取决于市场对欧元区不可逆转的信念,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发生的债务危机又都与之相关。早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前的上世纪60年代,“欧元之父”蒙代尔等人就提出,放弃名义汇率后着重用三个替代机制为地区调整提供缓冲,这三个代替机制分别为跨地区财政转移、联盟内移民以及应对冲击时有调整能力的劳动力市场。但事实上,成立货币联盟的这三个基本条件并不具备,很大程度上,欧元更像是欧洲一体化的早产儿。从欧元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寄予过多的期望。既被寄予加速欧洲融合的使命,也被寄予欧洲复兴的希望;既有经济利益的诉求,更有政治的角逐与博弈;既要求货币政策独立性,又要承担债务货币化职责,所以对于欧元来讲是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