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2.07.2015  12:24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广西上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广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初步核算,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676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1.6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463.68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增加值2978.7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634.12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56.1%和40.0%,其中工业贡献率47.6%。

一、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1.1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42.76亿元,同比增长7.3%;林业增加值66.89亿元,增长5.8%;牧业增加值249.45亿元,下降1.0%;渔业增加值112.56亿元,增长3.0%。春收粮食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223.40万吨,同比增长6.5%。木材产量972.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5%。猪牛羊肉产量142.75万吨,同比下降3.3%,其中猪肉产量134.08万吨,下降3.6%。生猪出栏1732.95万头,下降3.8%;生猪存栏2178.60万头,下降6.7%。家禽出栏3.77亿羽,同比增长3.8%。水产品产量143.77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海水产品增长1.9%,淡水产品增长5.1%。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速

上半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重工业增长9.5%。分行业看,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行业面的77.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9.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1%,医药制造业增长1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汽车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分产品看,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19.5%,钢材增长17.3%,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1.8%,汽车增长11.2%,电解铝增长10.7%,发动机增长8.8%,原油加工量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1%,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34.52亿元,同比增长3.3%。

1-5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1.55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一季度提高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21.9%,比一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上半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342.3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294.80亿元,增长20.2%;民间投资4881.67亿元,增长1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9.57亿元,同比增长47.1%;第二产业投资3148.73亿元,增长14.5%,其中工业投资3075.06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投资3814.07亿元,增长19.8%。更新改造投资2630.64亿元,同比增长13.2%;基本建设投资3295.89亿元,增长25.7%。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8853.9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618.24亿元,增长13.3%;国内贷款1267.08亿元,增长19.5%;自筹资金5945.97亿元,增长15.1%,利用外资11.50亿元,,增长68.3%。

上半年,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800.8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243.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房屋新开工面积1489.36万平方米,下降16.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5.6%。商品房销售面积1377.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7%。商品房销售额692.21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3.9%。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13.27亿元,同比下降4.2%。

四、 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

上半年,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38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11.40亿元,同比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9.98亿元,增长10.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同比增长2.8%;中西药品类增长1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5%;粮油、食品类增长13.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3%;日用品类下降1.7%。

五、外贸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广西外贸进出口1270.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753.30亿元,增长11.3%;进口517.16亿元,增长8.8%。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461.43亿元,同比增长8.6%;加工贸易257.68亿元,增长4.8%;一般贸易422.29亿元,下降1.1%。从贸易伙伴看,与东盟双边贸易额658.92亿元,同比增长18.1%;与美国双边贸易额77.54亿元,增长2.9%;与欧盟双边贸易额39.58亿元,增长2.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农产品出口下降15.3%。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上半年,广西CPI累计同比上涨1.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衣着上涨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8%,烟酒及用品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居住下降0.1%。

上半年,广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6月同比下降2.7%,环比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上半年,广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降幅比生产者出厂价格高1.4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上半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1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2元,同比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4元,同比名义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211元,同比名义增长10.0%。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 962万人,同比增加 12万人,增长1.3%。二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日均收入 104.9 元,同比增长10.4%。

上半年,广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7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0%。

八、财政金融运行稳定

上半年,广西财政收入1199.4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1.61亿元,增长5.4%。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06.04亿元,增长7.3%。广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96.80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增长59.4%,城乡社区事务增长30.2%,教育增长28.6%,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6.2%,农林水事务增长19.4%,医疗卫生增长18.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8.1%。

6月末,广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809.03亿元,同比增长8.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289.42亿元,增长12.7%。1-6月,新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1218.47亿元,同比多增0.23亿元。

九、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广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6%,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68,比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广西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把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广西统一选取了约五千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南宁海关;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自治区财政厅;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就业数据来源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