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揭晓 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19.03.2018  18:24

3月16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举行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评选会,由广西新闻界资深专家、高级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了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

此次评选出的十大新闻,均是在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并首次披露,在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广泛性和历史意义。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共收集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海洋和渔业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候选新闻事件40多条,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经过讨论和初选,从中选出了17条候选新闻事件进入终评,评审团再从中选出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具体是:

1 .广西在全国率先将土地整治列入地方立法,首例线性工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3月1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当进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这是广西首次将土地整治列入地方立法,在全国首屈一指,填补了土地整治和耕作层剥离利用的立法空白。当年,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被列为全国首例线性工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两剥五用”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开展线性工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2 .广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4月10日,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在全国推广广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法。2016年4月融安县六寮小学发生山体崩塌后,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将学校地灾防治纳入规划优先安排,分学校制定针对性的隐患监测和治理计划,分阶段对隐患点实施治理。2017年,全区共排查巡查地灾点1.24万点次,下达防治专项资金3.66亿元,安排隐患治理项目236处。其中学校治理项目155处,受益人口近11万人。

 

3. 广西在全国率先试行用地指标核销制,脱贫攻坚项目用地边建边报政策获国家层面在深度贫困地区推广。

5月2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印发《自治区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操作流程(试行)》,在全国率先试行自治区重大项目、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标核销制度,扩大自治区专项用地指标保障范围。同时,创新支持脱贫攻坚用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试行先用后报、边建边报。该用地政策被国家层面肯定并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中推广,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给予高度评价。当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提前两个月实现100%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农民工创业园等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全区没有一个重大项目因缺乏用地指标无法落地。

 

4 .“桂西铝土矿地质与勘查”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5月16日,2017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举行,由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牵头负责的“桂西铝土矿地质与勘查”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承担项目以来,研发团队创新铝土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为广西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5.15亿吨、伴生矿产镓资源量4.31万吨,形成了特大型国家级铝土矿资源基地,为提高铝土矿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条件。

 

5 .首部省级国土规划通过评审,广西国土规划编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7月26日,国土资源部在南宁召开省级国土规划编制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规划评审会,向全国推广壮乡经验。近年来,广西先后编制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三个区域性国土规划,2017年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规划(2016-2030)》编制,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省级国土规划编制的省份。评审专家组认为,广西国土规划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为其他省编制省级国土规划提供了示范。

 

6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开工,广西与东盟矿业合作翻开新一页。

9月28日,位于柬埔寨金边市北部的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广西援建柬埔寨的地质实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双方在2012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提出,被列入2017年广西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项目。作为广西与柬埔寨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实验室总投资1605万元,总建筑面积3035.86平方米,包括检测大楼、宿舍楼等生活设施和其他设施。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较完整的地质样品检测能力,有效承担起常规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等地质样品及1:5万区域化探样品的检测工作,使柬埔寨初步形成地质实验测试体系。

 

7. 广西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首开“多规衔接”。

10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理清规划层级之间、规划主体之间、海域空间规划与其他涉海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全国首开“多规衔接”,形成了既有空间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海域用途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使陆域规划与海域空间规划实现了无缝衔接,为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8 .广西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完备的规划体系。

10月31日,经媒体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2016-2020)》宣告诞生,这是全国首个省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2017年,针对全区采石、采砂、采矿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区部署开展了自治区、市、县三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允许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严格砂石资源开采规模准入,明确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红线。目前,全区已有80个市、县完成规划编制并获批实施,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完备的规划体系,为扭转矿山企业“小、散、乱、差”局面提供了规划依据。

 

9 .广西14个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

11月30日,数字桂林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广西14个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据了解,广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于2007年启动,历时10年,总投资4.2亿元。目前,全区已完成示范及推广应用系统147个,一批应用系统正在加紧研发上线。此外,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也即将建成,14个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全面铺开。

 

10 .广西启动首条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保护力度居全国沿海省市之最。

12月2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印发《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意味着广西首条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正式启动。方案明确,广西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总面积4100.65km2,占全区管理海域总面积的60.12%;全区大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护目标为91%,划定面积和近岸海域水质的保护力度均为全国沿海省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