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侧记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实习生 张韬远
4月17日,广西师范大学又有200名学生顺利“毕业”了。
这批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们是从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遴选出的优秀校长和教师。
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水平,自2011年起,自治区教育厅启动了为期3年的“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目前,“双名工程”的200名学员已完成集中研修、在岗研修、现场探究、巡回讲学、课题研究、比较学习、返岗实践等所有学习阶段。
3年的培训期间,他们有何感悟,有何收获,同时又是如何将学习所得付诸于教学实践的呢?
校长
学无止境 提升自我
3年里,百名校长接受了来自区内外诸多知名教育专家的精心培训,前沿的理论、精辟的观点、精彩的案例分析,无不让他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其20多门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课程,以及一系列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现场学习、素质拓展、小组讨论等,更是让校长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维。
“这次培训对我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有很大启发。”百色市实验小学校长何耀平表示,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上,基本上都是“管”的多、“理”的少。通过培训,他逐渐认识到,相比“管”而言,“理”是一种更高的境界。通过有技巧、有艺术的“理”,可以“理”出管理机制、管理效率、管理质量。
同样,通过培训,学员梁华智对校长这一岗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应潜心研究教育,做学习型校长、学者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并建设一个学习型校园。他认为,校长应引导全体教师从每节课中去实践、反思、感悟、积累。曾担任博白县文地镇第二初级中学校长的他,尝试把研究内容聚集在教师身边的小问题上——从组织老师寻找最感到困惑或最想解决的问题开始,在对小问题的研究中升华出教育大智慧。
如每周业务例会上,设立30分钟的“且行且思”栏目,即时分享经验;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分享一两名教师或一个研究小团队的最新经验,在即时的交流与互动中,引发深度思考。
“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文化如何构建?”在一次培训讲座中,主讲人抛出的问题,引起了在场校长的深思。也正是因为这次讲座,让广西武鸣高级中学校长谢显恒更加深刻认识到“德育是教育的根基”。
“缺乏德育的教育,只是做文化普及工作而已。德育好比树根,智、体、美、劳等都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换而言之,只有人格健康的人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谢显恒积极对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索。打造校园人文环境格局、培育特色的班组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近年来,该校学生没有发生任何违法犯罪现象,学生操行评定优秀率99%以上;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为学校困难基金会捐款帮助困难同学已成为一种良好校园文化。
“这样的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我在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一些模糊想法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也更懂得怎么去实施和实践。”贵港市港北区石羊塘小学校长唐玲,通过利用学校名称的由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进而打造了符合本校的特色文化。
“在学校最初建设的时候,工人们发现地下埋有一尊石羊雕像,结合学校周边池塘较多的实际,故取名为石羊塘小学。”利用这一由来,学校通过取音义、拓内涵,讲故事、凝聚魂,积极打造了“石羊文化”。
“实实在在做事,洋洋洒洒做文,堂堂正正做人。”学校在凝练出这一校训的基础上,还推出了“石羊”吉祥物,并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进一步提升。
如何实现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这是教研当中的一个难题。结合培训的相关课程以及学校承办的相关活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校长梁建华在这一难题上有了新的思考:教学研究必须从研究教材和教法为主转到研究学生为主,做到教学的针对性、指向性更强,从而实现教学上的以人为本。
切入口何在?切入多深合适?梁建华建构思了这样的思路:首先,开展“研究学生”培训活动,明白“孩子是怎么样的,该怎样对其实施教学”;其次,组织“针对学生”教研活动;最后,进行“提升学生”总结活动,梳理出学校教学上“以生为本”的校本化经验。
经过两次集中研修,梁建华综合消化教育科研程序的原理与技术,以及3种基本研究方法,并成功申报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以内涵发展的思路构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新举措的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