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七百弄”:曾是贫困代名 今成富民品牌

14.03.2018  04:02

广西新闻网 大化3月13日讯(记者 覃铮 通讯员 韦哲)3月11日下午,上海游客苏先生一行20余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国家风景名胜区欣赏美景后,来到“布努人家”吃午饭,每桌都点了三只七百弄鸡,分别焖、炒、炖着“一鸡三吃”。大家争相品尝一番后赞不绝口:“这种鸡,皮脆肉嫩、味道鲜美,非常好吃,的确名不虚传!

游客预定菜单或来就餐,都少不了这道菜。”餐馆老板蓝芳向记者介绍说,还有七百弄山羊肉、土猪肉、火麻汤、旱藕粉丝……都很受大家欢迎。他们除了在店里开展“光盘行动”,不少人还要求帮快递发送这里生产的各种特色物产,“旺季一个月能卖出3万多元,价格还不错。

七百弄乡位于大化西北部,距离县城76公里。其境内面积约251平方公里,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9000多座,最高峰为1100多米;有“弄场”(山坳平地)1300多个,平均深达105米,最深处可达300多米。历史上,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点缀于洼地底部。因清朝改土归流,官府在该地区设团总局,局以下设七个村团,每个村团下辖100多个弄,故得名“七百弄”。这里山高弄深,石多土少,交通非常不便。多年来,七百弄一直是大化乃至广西贫困山区的代名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到此考察后,也曾给出了“七百弄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的结论。

但七百弄因其境内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貌景观,并获授“国家地质公园”,建成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区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盛产的土鸡、土猪、山羊、火麻、野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也逐渐声名远播、身价提升。

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的确不一般。比如七百弄鸡都是自小生态放养,啄食洼地石缝、山间草丛里的虫子,喂以玉米、稻糠与青菜,肌肉结实,肉质细嫩,历来是当地的送礼佳品、宴席好菜。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的品质检测报告也显示,“七百弄鸡”蛋白质高、脂肪低,油酸、亚麻酸、肌苷酸等风味物质以及铁、锌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完全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当地群众和加工厂也注重在生产环节下功夫,严格抓好产品质量,再经过精美包装,这些产自山旮旯的土货深受客商青睐。“国内一些知名餐饮集团多年来都是定点跟我们采购,现在年销售额约为600万元。”七百弄旱藕粉丝专业生产商谭美才说,早在2002年,他即为自己的产品成功注册“七百弄”商标。“这个品牌值得信赖。它是来自大化七百弄的天然食品,原食材生态、健康,口味纯正、独特,品质也有保证。”一名采购商如是说。

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在多次深入七百弄乡开展精准脱贫调研时,更在七百弄鸡的身上看到了山弄经济发展的契机。他说:“发展七百弄鸡生态养殖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好产业,要在树品牌、扩规模上下功夫。

大化县委、县政府后来迅速成立了七百弄鸡调研组,借“”行事,对其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市场前景深入调查研判,决定将七百弄鸡养殖作为山区精准脱贫的一大主导产业,并立即着手建设育种场,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七百弄鸡养殖技术规程,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放心的鸡肉。此外,大化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七百弄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树立起了七百弄鸡品牌,“大山大水大化河鱼,千山万弄七百弄鸡”声名远播。香港、广州、深圳、南宁等地的销售商纷至沓来 ,签约订购。如今,大化每月有数万羽生态放养的七百弄鸡投放市场。七百弄鸡产业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目前,该县又在重点发展七百弄山羊产业,并将七百弄山羊产业打造成为大化脱贫致富的新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底止,大化县山羊饲养量已达约37.1万只,其中,七百弄山羊存栏量为16.4万只,出栏量为20.7万只,年销售额2.1亿余元,纯收入3000多万元。为了更好提高七百弄山羊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注重加强七百弄山羊品种选育和保种,目前已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通过专家评审。

记者日前从大化工商、农业部门了解到,现已被成功“抢注”生效的“七百弄”商标共有8件,涉及特色食品生产、旅游服务等类别,“七百弄鸡”还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 编辑:陈丽婕  作者:覃铮 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