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前教育这5年:让幸福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桂林市象山区威达e贝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种下一棵小树苗。
2015年12月31日,昭平县鑫星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举起“2016”的字样迎接新年的到来。刘 飞/摄
这5年,广西学前教育——让幸福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对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可以说,学前教育做的是根的事业、爱的事业,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事业。
“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保证让全区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好入园、入好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广西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统,抓住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在提高普及程度、扩大资源、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强力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达133所,已覆盖全区72%的县(市、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54%提升到74.7%,提前5年完成了规划纲要2020年目标(70%);自治区累计筹措资金46.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共7754所,建设园舍面积550万平方米,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加大投入扩增量
“公办少、民办弱”,“城市挤、农村缺”,“师资缺、管理弱”……过去,学前教育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短板”,是广西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想要突破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培植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土壤,尤为关键。
“十二五”期间,广西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把解决“入园难”问题摆在了首要位置,政府主导、财政给钱、国土部门给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全区先后召开4次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现场推进会议,出台《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从机制、投入、规划、管理等方面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区上下形成了推进学前教育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强大合力。
解决“入园难”,资金是保障。在财政投入方面,自治区财政统筹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资金,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2012年,自治区本级财政设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和“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发展;从2014秋季起,自治区建立公办幼儿园建设奖补、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集团化办园奖补政策,进一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在资金保障下,全区先后实施了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并按照“同建同补、以奖代补”的原则,给予每所城乡新建公办幼儿园200-600万元补助。
此外,资助体系也扩展到学前教育阶段。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自治区建立并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资助制度,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给予资助。农村幼儿园(含县镇)的资助面约占在园幼儿总数的10-15%。
资助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1000元,特别困难的孩子,每年可领1200元。2012-2014年,全区共筹措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3.2902亿元,资助儿童50万名。
5年间,自治区累计筹措资金46.7亿元,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754所,建设园舍面积550万平方米。
色彩斑斓的教学楼,滑滑梯、跳跳床、跷跷板等户外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欢呼雀跃地做着各种游戏……如今,随着各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实,各地越来越多如儿童乐园般的新建幼儿园拔地而起,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组团”携手提质量
楼体红蓝相间,色彩鲜艳,户外活动场所设施齐全,楼道、教室挂满了颇具边境地域特色的装饰物……走进凭祥市小精灵幼儿园,这一切立即映入眼帘。这个在2014年9月正式开园,总面积达到1860平方米的民办幼儿园,现已成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加盟园,走上了一条集团化办园之路。
自2014年起,凭祥市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园的新模式,由师资条件好、办园质量高的龙头幼儿园作为总园,带动一批潜力园作为分园、加盟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提升幼儿园办园的整体水平。
这并非个例。为缓解“择园热”,满足广大群众“入好园”的需求,广西探索了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子——启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工作,支持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组建教育集团,通过举办分园、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合作办园等方式开展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全区共组建了191个学前教育集团,带动6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优质发展,新增优质学位12万个。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学前集团化的深入发展,对各地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学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由于集团总园介入各分园的建设管理,各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同时,通过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流动互派、优质幼儿园引领、现场观摩等方式,构筑教师沟通互助渠道,搭建共同学习平台,实现了保教、培训同步,整体提升了教师的保教能力,实现了公办幼儿园“成熟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新手教师”的优势互补。
传承总园办园特色、学习总园办学经验、创新分园办学理念,巩固名园品牌形象……如今广西学前教育走出了一条公办带动民办的创新之路,有效扩大了城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完善了多元化办园体制,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改革举措,正日益改变着广西学前教育的面貌。全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带着希冀,面向未来。
多元普惠促发展
2014年的9月招生季,在桂林市区民办幼儿园逐渐提高收费标准的大趋势中,象山区的贝思特幼儿园成为一股显眼的逆流。前来为孩子报名的家长们意外得知,该园原本每月580元的保育教育费,在新学期降至490元——在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下,不久前,这所幼儿园原本打算将每月保教费提高至680元。
这一反差,缘于它有了个新的身份——多元普惠幼儿园。
过去,幼儿园只有公办、民办两种形式。2014年,广西提出幼儿园发展“多条腿”走路,“多元普惠幼儿园”第一次出现在自治区的官方文件中。也就是从这一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些多了一个新身份——多元普惠幼儿园的优质民办幼儿园在入园收费普涨的大趋势下,保教费反而下降了。
在当年5月颁布实施的相关文件中,对“多元普惠幼儿园”有如下定义: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指符合各地幼儿园布局规划,由社会组织、国有企业、优质公办园、个人等多方社会力量按国家和自治区办园标准举办的,接受政府补助,参照同类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教育费、保育费标准收费,提供公益性、普惠性服务的非营利性学前教育机构。
这是广西在全国首创的“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新机制,其制定了分级奖补、教育用地、税收优惠、培训和派驻师资等系列支持政策,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园等多种办园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鼓励引导有办学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按标准办园。
在当前园数不足、编制紧缺的现状下,想要快速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力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是最佳选择。
作为自治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行“多元普惠幼儿园”意在让家长们得到实惠。在“多元普惠幼儿园”这块招牌背后,已经有着不少已经明确的奖补政策。按计划,2014-2017年,全区规划发展40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
很快,全区学前教育进入优质、普惠、多元发展的“快车道”,公办与民办幼儿园齐头并进、优质发展,逐步开始了从“有园入”到“入好园”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全区已累计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3000多所,惠及幼儿60万人。如今,全区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公益普惠、多元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记者 贺波 罗琦 通讯员 宋潇潇 周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