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工匠】叶靖平:择茶献一生而志不移
人物核心提示:叶靖平,广西广茗投资有限公司研究员。春华秋实四十载,他踏遍云雾缭绕的茶山,从黑发到白发,从少年到长者;他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传统局限,终将凌云白毫茶成功“一茶六制”,带领凌云白毫茶行业走出新道路;他热心传承技艺,培养出桃李满园,为百色茶叶产业筑牢人才基础。
匠心金句: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更要注重技艺传承和技术创新。
“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
茶艺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春华秋实四十载,叶靖平踏遍云雾缭绕的茶山,他的大半生,都“种”在了百色凌云茶区,他仿佛就是为茶而生,特别是为凌云白毫茶而生。
说起成为凌云白毫茶研究员的契机,叶靖平称之为“机缘”。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时的叶靖平还是靖西县湖润公社成昌大队的一名知青。看着1977级大学生走进校园,叶靖平内心有羡慕也有不甘。“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在第二年,20岁的叶靖平以考生的身份走进高考考场,实现了他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
“最初也没想过学习茶叶专业。”打开来自广西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叶靖平才知道自己被“调剂”了。虽然录取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但是这一纸录取通知书,几乎抚平了叶靖平之前所经历的一切挫折和委屈,也让他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没有高考,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另外一种光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叶靖平仍旧心存感恩。而也正是因为心怀这份感恩,1982年,叶靖平从广西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后,来到百色从事凌云白毫茶研究,这一干就是40年。
“要利用所学的专业做好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是叶靖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这40年的漫长岁月里,叶靖平全身心投入生产第一线,从茶园到车间,从种植到加工,身体力行,亲自操作,详细记录。
为了掌握百色地域内野生茶的情况,叶靖平走遍了西林、凌云、隆林、德保、百色市右江区等有野生茶生长的山山水水,详细调查、记录,使百色10多万亩野生茶的分布情况和品种状况了然于胸,并与国家级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各个品种的分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内容。他也是用凌云白毫茶成功研制黑茶和用百色野生茶系统研制红茶、黑茶、白茶的第一人。
从黑发到白发,从少年到长者,叶靖平择茶献一生而志不移,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传统局限,终将凌云白毫茶成功“一茶六制”,实现国内单一品种制茶工艺的突破,带领凌云白毫茶行业走出新道路。
将“小茶叶”变成脱贫致富“大产业”
在凌云县沙里乡浪伏村,漫山遍野的苍翠和淡淡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浪伏茶场不仅是广西首个有机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广西首家获欧盟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基地。而在这里诞生的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也于2011年成为广西茶业、百色农业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茶产业加快了浪伏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那个曾经只有一条泥泞不堪小路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叶靖平和他的团队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在浪伏茶场创建有机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期间,时任百色市农业局茶业开发中心高级农艺师的叶靖平多次乘车来到距离凌云县城90公里的浪伏村,实地考察基地创建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经过2年多的努力,将浪伏茶场的“小茶叶”变成了能够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基地创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创建广西首个有机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领头人”,在没有任何成熟的发展经验和路径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叶靖平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病虫害。
“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叶靖平和他的团队在那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只能通过翻看大量相关书籍、查阅资料的方式寻求解决方式。
“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成功研制出了适用于凌云白毫茶的生物源农药。”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叶靖平发现,对于小绿叶蝉这种把虫卵产在嫩茎里的害虫,外部喷药并不能完全杀死它们。“我们对小绿叶蝉的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最后采取嫩茎强采的方式,在幼虫出生前期,把虫卵全部摘除,并结合增加植物多样性,培育天敌,完成了有机基地环境生态病虫害防治。”
从发现病虫害到控制,叶靖平和他的团队整整用了2个月的时间。聊起为了“解难题”在群众家里居住的故事,叶靖平坦言,虽然辛苦,但看到满园茁壮成长的茶树和茶农久违的笑容就很满足。
如今,在叶靖平的推动下,百色市茶园面积从1982年1.2万亩发展到36.6万亩,茶产量1.3万吨,年综合产值20亿元,茶农人数从0.3万人增加到超过15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匠心传承 桃李满园
作为百色市“茶业产业人才小高地”学科带头人,如何做好传、帮、带,打造多层次茶叶产业团队是叶靖平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多年来,叶靖平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培育出了大批茶叶专业人才。他乐为人师,热心传承技艺,依托劳模(茶叶)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讲堂、茶叶加工工程中心等平台,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在不同岗位培养了50多名茶叶及企业专业人才,其中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10多人、企业农艺师10多人、助理农艺师20多人,还有大量一线茶叶生产人员、制茶人员,可谓“桃李满园”。
2020年10月,叶靖平的徒弟胡尚军参加全国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红茶精制比赛中获得实操成绩第一名。当叶靖平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感到十分欣慰。“‘师带徒,传帮带’是岗位能力得以衔接和传承的重要手段。”谈及未来,他表示将继续积极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百色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叶靖平这样坚守初心、潜心钻研、独具匠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工匠”,才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