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保护学者张新英

27.07.2015  14:11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通讯员  刘  雯  张亮华

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发展中,广西以矿产资源的绝对优势,用一座座矿厂使山沟里的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让当地百姓健康地活着。”当桂西北、桂西南矗立起一座座黑烟囱,土地下的铬、锌、铅等金属矿产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时,广西师范学院的张新英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一遍遍重复着这样的呼喊。

10多年的光阴,张新英从一名刚刚参加工作、投身于环境保护的青年学者,成为现今广西矿区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的领跑者。

A  她用小礼物  换村民一根头发

2001年夏,刚刚结束繁忙的学期,张新英准备安适度假时,突然听闻一个骇人事件:南丹县的矿厂发生特大透水事故!

心痛不已的张新英,当即作了一个决定:前往南丹县调研矿厂和人居环境。

当张新英站在发生透水事件的矿厂前时,看见一股股刺鼻的重金属污水流经农民的稻田。她意识到:这是一场矿区重金属污染和居民生态安全的较量!

“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张新英察觉到,当时国人的环境意识还处在习焉不察、罔顾污染的状态,这一环境科学和医学交叉的课题,值得她深入研究。

于是,张新英选择了环境与健康这一研究方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道路。

为了调研矿区环境污染,张新英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常常一头扎进烈日,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挨家挨户采集样本。遇到一些“质疑”的村民,张新英便和他们坐下来,将她的研究理论化为通俗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村民们一听她是为稻田、鱼苗、河水以及自身健康“把脉”的“环保医生”,纷纷向她提供样本,告知生产生活情况。

调研,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还得进行采样。“泥土样本容易,植物的样本也容易,最难的是要采集老百姓的头发。”为了取得当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她用“以物换物”方式,送风油精、钥匙扣等小物品来换取农民的头发。

“那段日子,我成了爬山高手,脸晒黑了,人累瘦了,胶鞋都磨破了好几双。”从农村走出来的张新英,有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

回校后,张新英奋战几个昼夜,《重金属复合污染区的健康风险评价》这一项目申报书得以成形。她拿着这份申报书申请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不久后,该项目立项并获批研究经费。

随后,张新英将样本送至她正在攻读博士的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进行化验分析。在此期间,她连发多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SCI收录,EI收录1篇,从而把广西的地方性研究成果推向了世界学术舞台。

B  她将目光聚焦在桂西北的一个村落

研究之路的坎坷与艰辛,张新英深有体会。

她曾与澳大利亚一家知名医院开展洽谈合作,期望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引入广西。事情还未敲定,张新英却被一些人戏谑为“国际间谍”,最终合作之事无疾而终。

不被外人所理解,想放弃,却又不甘。她咬咬牙: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6年,张新英到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深入了解日本大工业时代震惊于世的“痛痛病”“水俣病”。回国后,她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

这一次,她将目光聚焦在桂西北的某个村落。

整整一个月,张新英带领学生奔走在村里搜集调查样本,几乎走访了所有的村民。

手脚萎缩、布满疙瘩、丧失劳作能力……身旁的学生看到这些暴露在污染环境下村民的残疾身躯,不禁有些害怕,不敢上前采样。张新英却拉过一张小凳子,自然地与这些“病人”面对面拉起家常。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之后,张新英拿着专业的取样工具,完成了采样。

“经济利益的驱动,管理的不规范,对生态环境的漠视,致使重金属污染肆虐着这片土地,危及着这里人们的身体健康!”张新英内心焦灼,她极度渴望用科学研究向社会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喊。

伴随着张新英对这片土地付出的全部热情,一系列荣誉如约而至:2009年荣获广西第十届青年科技奖、2010年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并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国际、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

“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接近真相的过程。”在张新英的眼里,做科研需要压力、活力和动力。如此笃定,矢志探索,张新英在这条本不明朗的研究道路上,开辟了日渐开阔的风景。

2007—2011年期间,张新英负责的《桂西北典型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广西大厂矿区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大厂矿区农作物安全及预警》等多个国家级、区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国内同行的极大兴趣和密切关注。

C  她给环境“找茬”的胆子越来越大

专注矿区生态研究以来,张新英也一次次站在世界学术前沿,积极参加各类研讨和交流会议,并与国际科学家进行交流,希冀用世界的技术为广西的环境问题“听诊把脉”。

依靠国际学术的舞台,张新英给桂西北环境“找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她不再满足于“提出问题”。

2013年,张新英在下乡调研期间,看到当地人由于重金属污染遭受慢性病折磨,她寻求到国际支援,希望从医疗技术、防控知识方面给予援助。遗憾的是,由于资金不足未能如愿。

自那之后,张新英意识到,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慢性病潜伏期长、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只有相关部门主动而为,才可能在防控慢性病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科研成果要惠及社会,为百姓办点实在事。”为此,张新英主动与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妇女儿童医院、自治区环保厅进行协作和沟通,并为这些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广西疾控中心有意在这些矿区筹划建立慢性病监控系统。张新英研究的重点地区——南丹县也被作为广西环境与健康的重点试点地区,获得了环保部的极大关注——对矿区的生态进行持续关注。

为了让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到国外领先的技术和理念,张新英带领该中心工作人员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国际前沿的信息和防控技术,为广西的慢性病控制不断争取国内和国际支援。

2008年张新英被自治区环保厅聘为广西地方专家,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达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第三部分的环境绩效评估,用纯英文撰写完成了广西的环境绩效评估报告。

这是广西第一次涉入环境绩效评估的研究,促使广西环境绩效评估水平与国际接轨,极大提升了广西的环境绩效评估能力。

此外,张新英积极投身环保科普宣讲。作为“广西未成年人演讲团”成员,她代表广西参加多场全国性科普报告,在广西多地授讲科普知识,让环保意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