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壮族三月三”知识讲座 多位“刘三姐”邀你赶歌圩

24.03.2017  22:05

每逢“壮族三月三”,广西民族博物馆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图为五位“刘三姐”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鼓韵悠扬。

三姐迎客。本版图片均为广西民族博物馆提供

载歌欢舞尽显民族风情。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刘豫)“壮族三月三”的历史由来是什么?节日活动内容又有哪些?3月23日,“壮族三月三”——广西各族人民的共同节日知识讲座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活动邀请到长期从事民族文化与壮学研究的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广西歌圩协会会长潘其旭,为报名参加讲座的观众进行了有关“壮族三月三”的民族文化知识普及,为这一即将到来的广西传统民族节日打响前奏。记者还了解到,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最有代表性的“歌圩”和多名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将齐聚广西民族博物馆,让大家不出南宁就能感受广西各地欢歌庆祝“壮族三月三”的盛景。

广西“歌海”的美名享誉海内外,“歌仙”刘三姐更是广西响亮的文化符号。23日上午,讲座就从歌圩和刘三姐的传说说起。潘其旭说,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并非姓刘,原来叫做“嘹三妹”,源于壮族布洛陀创世神话中的“嘹三妹造友”故事。“歌仙”刘三姐的产生是“歌圩”形成的标志,是古代群体歌唱活动的代表。而这一文化现象,实际上是古代岭南“粤俗好歌”之风的集中表现。

潘其旭还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壮族三月三”民族节日的历史由来,及这一节日的活动内容与社会功能等,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希望广西民族博物馆今后能多多举办类似的民族文化知识讲座,使大家加深对广西传统文化的了解。对此,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该馆一直持续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并对外开放接受报名,欢迎大家关注并积极参加活动。在今年“壮族三月三”节假日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市民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一节日浓郁的文化氛围。

[温馨提示]

开放时间:3月30日(农历三月三)~4月4日期间每日9∶30~16∶45。

入馆须知:观众请凭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在领票处领票入馆,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因广西民族博物馆园区内车位有限,建议市民朋友在出行时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公交路线:W8公交车

途设站点:竹溪立交、竹溪汇歌路口、市中级法院、市环保局、青山菜市、青环青山路口、交警九大队、南宁孔庙、广西民族博物馆

发车时间:7∶00~18∶30,每30分钟发一班车。


壮族三月三”知识普及小课 

历史溯源 

三月三”是广西壮、汉、瑶、苗、侗等民族重要的节日,它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最初是乞婚配、求生育的活动,后演变为男女表露情感的歌节。

关于“三月三”的缘起,广西各民族有着不同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与歌仙刘三姐有关。1960年摄制的音乐故事片《刘三姐》就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的故事,展现了壮乡儿女的聪明才智及不畏权贵、勇于抗争的精神。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成为全区法定假日,假期为两日。

追思先祖 

壮族《嘹歌》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去拜坟山。”“壮族三月三”也是祭祖扫墓节。每年这一天便是壮族一年一度聚会、祭祖的日子,这时正逢开春踏青时节,鞭炮声声不息,人们感念先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花婆庙会 

花婆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掌管着人类生育繁衍的花园、为妇女赐花送子的生育女神。花婆赐给生育妇女白花,女子就生男孩;赐给红花,就生女孩。所以,壮族地区有在村边或山下修筑花王庙、塑立花王祖父神位之习俗。每年来宾市的鳌山都举行两次盛大的花婆庙会,其中最盛大的当属在“壮族三月三”期间举行的庙会。

歌海盛会 

太平寰宇记》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三月三”从“娱神”向“娱人”发展,逐渐形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歌圩”,也造就了壮乡大地无处不飞歌。

歌圩”的“”为市集之意,“歌圩”便是指民众因唱山歌而聚集形成的市集。自宋朝开始,龙州县就出现了歌圩节活动,至今婉转悠扬的山歌已飘过一千多年。“三月三”那天举办的歌圩尤其隆重,堪称“歌海盛会”。届时,男女老少着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对歌也称“斗歌”,山歌题材广泛,体裁纷繁无定式,人们凭着自己的才华,搜奇抉怪,编出神妙的词句来取胜,但必须通俗、押韵,字字明白,声声入耳,紧紧扣住受众心弦,充分展示斗歌的独特风格和优势。(刘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