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看遍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2018广西民族志影展开展

23.11.2018  21:50

观众记录民族志影展。


南国早报记者 刘豫 文/图

11月20日晚,2018广西民族志影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和在校大学生等共150余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影展于11月21日至25日期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公开播映入围影片。参展作者和评委、观众可以在展映现场进行密切交流。在11月25日下午的影展闭幕式上,将公布各单元获奖影片并举行颁奖仪式。

1 影展新设非遗单元

广西民族志影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12年创办,是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民族志双年展,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是中国内地举办的首个民族志影展。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龚世扬告诉记者,他们举办这个影展,目的在于用影像的方式关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民族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推动纪录影像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价值取向及功能发挥,创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影像交流平台,力求增进各民族及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彰显多元文化和多彩世界。

和前几届相比,本届影展首次与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并增设“广西非遗单元”,充分发挥民族志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功能。除了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外,还在广西民族大学、贺州学院、广西大学设立分会场。自项目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台湾、浙江、海南等省市及部分东南亚国家送来的民族志影片近200部。这些影片内容涉及手工艺、饮食、戏曲、婚俗、节庆、仪式、生计等题材。经过初评委评选和相关单位审核,主展映单元入围作品15部,乡村影像单元入围作品20部,新锐单元入围作品17部,广西非遗单元入围作品17部,特邀单元入围作品13部。

2 捐赠环节寓意特殊

20日晚的开幕式上,主办方播放了开幕影片——《东兰铜鼓节》和《歌乡三月》。这两部作品分别由广西音像资料馆和广西老摄影家协会主席叶宁先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制作并留存。虽然这些作品的画质看上去沧桑感十足,但是画面鲜活,生动地展示了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

仪式中,主办方还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叶宁向广西民族博物馆捐赠了他60年来所拍摄的照片和音视频。叶宁还带来了一部德制阿莱35毫米电影摄影机,这是他在1958年拍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新闻纪录片时所用的,见证了广西的进步和发展。

3 参选作者期盼深远

记者注意到,影展开幕式上,不少参展作者都是“老面孔”。曾经在前两届作为选手参展的福建独立纪录片导演“鬼叔中”,今年带着他的最新作品《七圣庙》来到影展。“鬼叔中”的作品,将会在特邀单元部分进行展演。而身为“元老”的“鬼叔中”,在本届影展上也升级为评委。在独立纪录片行业里颇有名气的“鬼叔中”,笑言是看着广西民族志影展一步步发展壮大,越办越好。

来自百色学院的滕韧老师,曾经带着作品参加过第一届广西民族志影展。滕韧说,自己当时单凭兴趣爱好而涉足纪录片,经验不足,处女作品还不够好。然而,在影展上学习过后,滕韧回去积累了好几年的经验,如今和滕韧的团队带着三部作品再次参展,成功入围非遗单元,是本次影展送选作品最多的团队。他送来的作品,关注的是“壮族提线木偶戏”“壮族织锦技艺”和“德保麦秆花篮”这几项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