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怎么破 专家教你快速恢复工作热情

08.10.2015  11:15

  “好恐怖啊!长假还剩下3天!

  “不想上班!长假为什么不增加到10天!

  “明天就要回去上班了!我不想上班!我想去玩!

  这两天,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在Q群,都能看到这样的“呐喊”,细心观察发现,每次长假准备开始的时候,朋友圈和Q群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晒登山、晒出海、晒去驴、晒美食……当长假准备结束的时候,朋友圈和Q群一片“哀嚎”,处处流露出对逍遥自在的不舍。有些读者还出现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恶心、焦虑紧张、胃肠不适、神经衰弱等。南宁心理医院副院长张玲称,这几乎是每年长假都见到的现象,假期越长越明显,这种现象被通俗地称为“节后综合征”。

  不过,张玲说,在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中,并没有“节后综合征”一说,这种现象只是一种从习惯性松懈到重拾紧张的情绪反应而已,严重程度因人因时而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这是一种在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条件反射。

  长期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对工作环境中的事物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和情绪定型,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保持我们心灵和身体的节奏。长假的出现,破环了这种工作上的反射和定型,并以放松与愉悦的环境开始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假期越长或越快乐,这种反射就定型得越牢固。等到哪天突然回到工作环境中,心灵和身体就忽然变得不适应。

  张玲称,其实,“节后综合征”这个词汇的出现,负面作用居多,它会给人贴上一种“疾病化”的标签,从而使人对自己假期后的不良表现赋予“疾病化”的解释,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如何解决?张玲给读者支了三招。

  首先,长假后上班一两天不宜安排压力大或节奏快的工作任务,可先从慢节奏的工作活动开始,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重新在工作环境中建立条件反射。必要时还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假期活动。当然,如果假期后有重要的工作安排,那还是建议提前放慢假期游玩的节奏,以便使身体和心灵更快回到工作的状态。

  其次就是根据前一个假期带来的“后遗症”,在下一个假期开始时,根据节后工作,合理安排休假计划,争取假期期间不熬夜,不暴食,不过度劳累。

  另外就是在假期准备结束时,恢复规律作息,适当与同事交流,适当恢复工作时的生活节奏。

  张玲提醒,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应尽快到心理专业机构咨询,以便尽快恢复。 (记者 叶祯 实习生 王静)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