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志愿者吴加强:因服务快乐 因守护文物而光荣
国际志愿者日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听听五星志愿者吴加强的故事
因志愿服务而快乐 因守护文物而光荣吴加强(右)正在帮忙撤展。记者 陈蕾 文/图
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游客们总能看到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昨天,在国际志愿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刚刚获得2016年南宁市五星志愿者称号的吴加强一如往昔地在自己的志愿者岗位上工作着。她说,志愿者都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年过六旬仍坚持服务
12月5日,恰逢广西民族博物馆每周的固定闭馆日,往常人来人往的博物馆显得格外的安静。在位于二楼一间正在撤展的临时展厅,吴加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用气泡膜将展板打包。
在几张长凳拼成的临时桌子上,吴加强蹲下身子,仔细包裹好展板,然后用透明胶封紧。工作看起来挺简单,却也是项体力活,已经61岁的吴加强不时站起身来,揉揉腰板,“现在明显感觉到体力不如两年前了,虽然累但也挺开心的。”
吴加强的服务时间通常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工作范围从文物初步清洁整理、协助文物拍摄,到整理数据、参与社教工作等。自2012年3月成为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的一员,吴加强的志愿者服务时长已超过3200小时。
工作严谨细致有讲究
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最令吴加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文物清理工作,其中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
那时吴加强刚来广西民族博物馆服务一个月,在一次退休老同事的聚会中,同事凌月群在闲聊中得知吴加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好奇的凌月群也决定加入其中,没想到才第一天上岗服务,凌月群就有些后悔了。
“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岗是2012年5月12日,我们两个要负责清洁几条挂毯。”凌月群说,这些少数民族挂毯都属于文物,上面蒙着各种污垢、虫蛀和霉菌,光在视觉上就让人心里犯怵。
察觉到凌月群有些抵触,吴加强便一边示范一边鼓励她,两人需要先利用滚轮和毛刷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将挂毯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再根据各个部位的污浊程度使用不同的方法清洗,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当天晚上,向来有失眠毛病的凌月群居然累得倒头睡到天亮。
志愿者服务贵在坚持
作为民族专题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还肩负着记录广西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在4年多的服务时间里,吴加强和凌月群曾两次与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部的同事一起扛着数十斤重的摄影摄像器材跋山涉水、走村串乡,记录下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珍贵视频资料。
拍摄期间,纪录片工作组常常一走就是十几里的山路,一拍就是整整一天,晚上就住在条件非常简陋的招待所里,对于这样艰苦的条件和高强度的工作,吴加强轻描淡写地说:“苦点没关系,我们这代人都是苦过来的,只要能帮着大家把工作做好,就很值得了!”
值得,是吴加强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的词语,志愿者服务让吴加强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她内心感受到了富足和光荣。她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坚持志愿者服务,让志愿者工作没有空白期。
据了解,自2011年正式成立志愿者组织以来,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记录在册志愿者人数达200人。五年来,团队服务时长累计达56800小时,平均每人每年服务时长为51小时。他们为公众及博物馆提供了各项优质的服务,在每一个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记者 陈蕾 文/图)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