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情人节:爱你“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14.02.2015  22:40

   新华网墨西哥城2月14日电(记者张拓)“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是一句墨西哥俗语,形容一触即发的感情。

   要追溯这句话的来历,还要先了解巧克力的历史。

   同马铃薯、番茄、辣椒一样,巧克力是美洲带给世界的礼物。巧克力最初是用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作为液态饮料被饮用,最早尝试的是美洲玛雅人,在16世纪初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并加以改良,从此风靡全球。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巧克力的形态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液态变成固态,最终成为情人节里表达爱意的美好象征。

   在墨西哥,饮用巧克力饮料的传统方式依旧在沿袭。和我们熟悉的热巧克力饮料不同,墨西哥热巧克力是将已制作成型的巧克力块用热水冲泡,并加入香料,用力搅拌使巧克力块在水中充分溶解,直至产生细腻而丰富的泡沫,方可饮用。

   做好的热巧克力香甜可口,味道浓郁。制作热巧克力的容器和工具都是特制的,小口大肚的陶罐和形似权杖的木制搅拌棒,是制成这一独特墨西哥口味的必备工具。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说爱情“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了。这就是形容墨西哥人在制作巧克力饮料时,水和巧克力的激烈碰撞与融合。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形容任何强烈的情感,如愤怒、悲伤,但却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爱情。

   从巧克力联想到爱情,不能不提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畅销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这部作品出版于1989年,是当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青年佩德罗闯进了一个原本平静的没落家族,狂热地爱上了家族中最聪明能干的小女儿蒂塔。但按照家族规矩,最小的女儿要为母亲送终,此前不得出嫁。为了能日日见到蒂塔,佩德罗娶了蒂塔的大姐为妻。作为家中主厨的蒂塔伤心透顶,但母命难违,唯有将满腔的热情融化在食物中,用无声的语言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

   故事的结局虽然圆满,但也壮烈。当两位主人公最终冲破一切阻碍在一起时,已是耄耋之年。正当两人享受爱情的欢乐时,却被烈火焚为灰烬。

   全书分为12个章节,代表一年12个月。每一章的故事都是围绕一道菜展开,女主角将感情倾注到每道菜中。如在大姐的婚礼上,夹杂蒂塔泪水的糕饼让所有人怀念起失落的爱,欢庆的场面顿时悲鸣一片;辣烧火鸡则让每个人都亢奋莫名,不曾有过的欢笑和喜悦溢于言表,还有因充满浓浓爱意美味无比的巧克力饮料……烹饪的内容随着季节变化而更迭,一道道菜肴呈现蒂塔的情绪起伏,由此铺展开的情节使小说成为绚烂的传奇。

   小说在描写爱情的同时,也介绍了墨西哥丰富的美食文化和传统民俗,加之奇幻的魔幻主义色彩,因此在出版后迅速受到世人的青睐。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逾500万册。1992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巧克力情人》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蒂塔与佩德罗的爱情让人唏嘘感慨,青春岁月的无奈与悲伤全部化成暮年的激情与壮烈。虽然爱情最终以死亡的方式化为永恒,但今生的错过却让人为之深深遗憾,让人更加珍惜身边所有,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今年情人节,你可以对他(她)说:“爱你‘恰似水之于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