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扎花灯:工艺依旧情怀不变 一代代父子薪火相传
在黎老的指导下,其儿子黎达聚精会神地扎灯架
黎老展示动物模型的花灯半成品,十分形象
工具
借助煤油灯慢慢地“烘”竹篾这个过程最耗精力
两“徒弟”在黎老的带领下扎花灯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周志英 /文 程勇可/图)古人有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正是元宵火树银花,灯火通明的热闹景象。花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江南区菠萝岭,沿袭了20多年的元宵花灯会更是远近闻名。花灯的手工制作,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人们坚持手工制作花灯,你看到的是传统,而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花灯又名“彩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在江南区菠萝岭,元宵花灯会久负盛名,传承至今已有26年历史。每一年的元宵节,千盏花灯在菠萝岭同时亮起,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花灯美,美在造型,美在做工,美在传统,款式精美,惟妙惟肖的每一盏灯,都出自民间手工。从选材到制作,再到完工,花灯凝聚了菠萝岭人的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追求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因为这样一种情怀,手工显得弥足珍贵。
黎炳生,菠萝岭手工花灯传承人,如今已是83岁高龄。20岁时开始自学扎花灯,他手下的花灯,既有传统宫灯,也有卡通、动物造型,还紧跟时代进步,造出不少“飞机”“飞船”等现代模型。也正因为技艺了得,26年间,黎老几乎“承包”了每一届花灯会的主要花灯制作。
今年花灯会主题生肖灯“美猴王”由黎老与儿子黎达共同制作完成。在黎老家二楼的房间,摆放了不少花灯半成品,也有一些是往年扎好的花灯。黎老说,尽管年纪大了,但制作花灯的手艺一直舍不得放下。相比市场上售卖流水线生产的花灯,他对手工花灯情有独钟,觉得手工制作的花灯,更有人情味。对于他这样的“老南宁”而言,对源自旧时的传统花灯,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怀,不管现代工艺如何变化,这种情怀一直都在。
为了环保和安全,如今手工花灯都不再使用蜡烛,在灯会上,花灯借助小灯泡绽放光芒,美不胜收。
手扎花灯制作的过程
花灯制作过程主要是以竹篾扎制,普通彩纸裱糊而成的一种民间原生态纯手工技艺。
●必备工具
剪刀、大钳、小钳、美工刀、竹篾、铁丝、彩纸、糨糊、毛刷、毛笔、颜料以及煤油灯。
●扎灯架
扎花灯的第一步,就是扎灯架。花灯制作得好不好,全看灯架稳不稳。制作花灯的竹篾宽度、厚度都有严格要求,太粗柔韧度不行,太细又容易折断,菠萝岭出产的花灯,多选用宾阳出产的竹篾。
选好竹篾后,还得根据花灯造型大小进行加工,削好的竹篾以交叉的方式编织成雏形,这个过程最耗精力。遇到柔韧度不够的竹篾,手艺人会借助煤油灯的火苗,慢慢地“烘”热,使其更柔韧,便于“弯骨架”。为了稳住模型,必须用铁丝固定,到了这一步,整个花灯的骨架才算做好。一般来说,制作模型花费的时间,占了所有工序时间的70%。
●裱纸
用什么样的图案,什么样的颜色,如何使得造型更生动,这得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当然了,细心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将彩纸糊好,贴上装饰,最后画上图案,一盏漂亮的花灯就新鲜出炉了。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