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贫领域投入力度 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要求,拔掉“穷”根是脱贫攻坚的重大使命。这5年间,南宁市不断用好资源,把贯彻中央精神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聚焦精准,深化帮扶,深入实施“七个一批”“七大工程”,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数说脱贫:基础设施投入111218.13万元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今年7月,武鸣区双桥镇合美村坛温屯村民很是开心,因为,他们多年来迫切希望建设的排涝渠终于完工了。这期待已久的排涝渠很快就在8月的台风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排涝及时,农作物产业区再未出现内涝情况。“台风过后,看到农作物安然无恙,大家都十分开心。”合美村第一书记艾辉建说。
坛温屯排涝渠的建成,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也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像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南宁市的各个贫困村屯里如火如荼地开展。
数据显示,2012至2016年,全市共投入111218.13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其间共修建屯级道路3472条4494.67公里,受益人口186.71万人。其中,2016年,全市共投入56355.222万元用于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共修建屯级道路1339条1655.7公里,受益人口68.7387万人,与2012年相比,资金投入同比增长284.23%,受益人口同比增长76.59%。
通过大力实施道路硬化、水利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5年间,基础设施滞后这个长期以来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得到了破解。
数说脱贫:产业扶贫投入53287.49万元
产业建设成脱贫攻坚抓手
要保障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是依托,也是必由之路。
十八大以来,我市各贫困地区通过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将产业扶贫和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功获得发展。2012至2016年,全市投入了53287.49万元用于发展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受益户数20.04万户,受益人口80.93万人。其中,2016年全市投入财政资金15459.38万元用于产业开发项目,受益户数3.8246万户,受益人口14.6541万人。相比2012年的8578万元,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增长约80.22%。
青秀区的贫困群众在我市扶持产业发展过程中受益匪浅。近年来,青秀区以项目建设为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成为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引擎”。目前,城区共实施扶贫产业项目9个,参与企业5个,投入扶贫资金1050万元,实现7个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23.8万元,贫困户年分红收益250.5万元。
随着产业扶贫深入开展,我市在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也帮助贫困地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切实有效地保障了贫困群众在顺利脱贫后,进一步走向致富。
数说脱贫:2016年脱贫114702人
顺利迈出“十三五”脱贫攻坚第一步
2016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实施“七个一批”“七大工程”,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七个一批”共投入约498533.19万元;2016年全市“七大工程”投入约59819.93万元。一年来,我市筹措整合了各类涉农资金80.7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扶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1418个,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41个;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次、扶持创业1066人;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6.2万人次、资金1.48亿元;修建贫困村屯级道路998.91公里;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项目133处,11.15万人受益;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移民搬迁0.94万户3.96万人。
最终,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2016年底顺利完成了全市114702贫困人口脱贫,邕宁区“摘帽”,10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其中9个贫困村提前脱贫摘帽,成功迈出了“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