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中国衣架之都”广西荔浦见闻
新华网南宁6月1日电题:小衣架做成大产业 转型升级有“三盼”——“中国衣架之都”广西荔浦见闻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韦大甘、何伟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有衣架生产企业120多家,年产衣架20多亿只,产量、出口量均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中国衣架之都”。记者了解到,荔浦县衣架产业转型升级有“三盼”。
“两头在外”做成国内第一
走在荔浦县,不时映入眼帘的是规模不等的木材厂和衣架生产企业,衣架广告牌鳞次栉比。
从1989年手工打磨出第一个木衣架,这里的衣架产业逐渐孵育、生长,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基本形成荔浦衣架“小产品、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成为当地重要工业支柱产业。201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荔浦县“中国衣架之都”称号。
资源在外、市场在外,荔浦衣架产业“两头在外”创造了民营经济奇迹。桂林毛嘉工艺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惠霖说,公司原材料从俄罗斯、越南、缅甸、泰国等国进口,衣架产品走高端路线,90%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洛杉矶设立了海外销售分公司,2014年公司销售额近1亿元。
毛惠霖表示,在实体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额同比稳步增长,靠的就是无印良品、沃尔玛、优衣库、“鳄鱼”等世界知名零售公司和服装公司订制、贴牌生产。
桂林俏天下家居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衣架生产近20年,已从手工作坊发展成年产值2亿多元的衣架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陈才华说:“公司重点打造自主品牌,加强专利保护,已拥有68项专利。并在西班牙、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注册。”
“有形之手”助推产业发展
受访人士表示,荔浦能够形成“小衣架、大产业”格局与政府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作用密不可分。
引导制订行业标准。荔浦县轻工业总会副会长廖冰说,2008年前国内没有衣架行业标准,荔浦衣架企业率先起草、制订“木制衣架”“竹制衣架”“浸塑衣架”“布艺衣架”等8个生产标准,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全国实施,填补了衣架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通用的衣架行业标准,只有环保等方面具体要求。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话语权,一个县拥有这么多衣架行业标准,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廖冰说。
加大出口退税和“以奖代补”力度。荔浦县工信局副局长蔡明江说,目前政府对木衣架出口退税9%,其他材质衣架出口退税率各不相同。从2007年起,当地政府每年从工业企业的税收中提取8%作为工业发展基金,对年产值超过亿元、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及在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2014年还启动“超亿过千”升级工程,对产值过亿元、纳税过千万的企业增加十多个奖励项目,奖励资金高达2500万元。
整合资源带动集群发展。廖冰说,政府着力引进与衣架产业相配套的产业,包括衣架创意、设计、加工、包装、销售等,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一些企业依托产学研合作,把技术做实,把产业做大。2012年毛嘉公司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研究所,共同设计研发新产品,形成利益共同体拓展海外市场。
衣架转型升级企业有“三盼”
一些衣架企业负责人认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荔浦衣架产业发展面临技改、招工、融资等方面制约因素。衣架产业转型升级有三个期盼:
一盼支持技改步子再大一点。荔浦第一家衣架生产企业、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竹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招工难,去年公司销售收入1.7亿多元,而工人比前年少了120人,如果能按计划招足工人,销售收入可轻松突破2亿元。
受访人士认为,招工难、招工贵只能通过技术改造来解决,技改的目标是全自动化生产,“原材料进入机器,出来就是衣架”,这样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在技改、信息化、大数据建设上,希望政府支持力度再大一些。”毛惠霖说。
二盼融资环境得到改善。“衣架是日常消耗品,毛利润仅为10%,扩大再生产就得融资。”秦竹说,目前银行对企业抵押物评估值低,仅为50%。去年公司向银行贷款4000多万元,目前还有1000万元资金缺口,企业资金链紧张。期盼政府完善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盼政府提高办事效能。陈才华呼吁有关部门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毛惠霖说,毛嘉公司2012年受政府委托投资500万余元建设衣架公共展示平台,目前各项建设接近完工,希望尽快通过专家评审,尽快启用这个平台,同时希望产品研发、技改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也尽快启动,以利于整个产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