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群众口碑 打下推广基础——隆林试点“便携式沼气池”扶贫观察
赢得群众口碑 打下推广基础
——隆林试点“便携式沼气池”扶贫观察
“现在烧火做饭洗澡都使用沼气,用不着再上山砍柴了。”8月1日,记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滴岩村走访时看到,但凡在设有便携式沼气池的人家,房前屋后堆满柴火的场景消失了。
“一年出大气,二年出小气,三年全没气”。这句话,是不少地方对传统沼气池的调侃。隆林冬季气温低,传统沼气池因后期维护难、冬天难产气、易漏气等问题,在推广上遇阻。
2013年,自治区林业厅帮扶工作队将便携式组装沼气池示范项目落户隆林。
便携式沼气池外观如同一个小小的蔬菜大棚,里面放置有发酵袋等设备。安装简单快捷,不需要在地下开挖土方来建造池体,农户只要选择合适场地略加平整即可安装。传统沼气池在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难以产气,成了隆林群众不愿意使用的主要原因。而便携式沼气池具有增温保温作用,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能用。
为了让群众放心使用,隆林在推广这款沼气池时还采取了签约模式。以一座3立方米的新型沼气池为例,采购价为3270元。根据使用协议,农户只需交1000元给安装服务公司,用于运输、安装、售后服务等,剩下钱的由工作队筹集。县农村能源办与农户约定,自协议生效后的半年之内,如果农户不满意不再使用,县能源办退还1000元给农户。
对于贫困群众,工作队还试点开创了全国首例“沼气扶贫模式”。试点期间,贫困户安装并使用新型沼气池,根据智能流量计的监测数据,工作队给予农户每立方米沼气0.4元的补贴。
“两年试用下来,连大冬天都能正常供气。每个月能省1000公斤柴火和70元的电费。”德峨镇弄杂村村民杨成兄说,他们全家有6口人,之前用电用柴量都不小。自2013年7月份安装新型沼气池以来,这笔开销省了不说,而且实现了“猪-沼-桑”的经济小循环。杨成兄采用土法饲养的方式每年养8头猪,而猪粪可以产沼气。充足的沼液用于桑田施肥,采摘桑叶用于养蚕。仅这两项,收入就比往年增加近2万元。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广,隆林已有150多户群众用上了便携式沼气池并获得好评。试点成功后,按照该县计划,今年将在全县大规模推广,让超过5000户群众受益。